[实用新型]一种两用烧结炉有效
申请号: | 201720588167.3 | 申请日: | 2017-05-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687594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12 |
发明(设计)人: | 何玲玲;许耀;郭颖;李淮伶;李佳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尤根牙科医疗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辽宁爱尔创生物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7B3/18 | 分类号: | F27B3/18;F27B3/12;F27D3/12;F27B3/28 |
代理公司: | 北京柏杉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413 | 代理人: | 赵元,马敬 |
地址: | 100166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两用 烧结炉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烧结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两用烧结炉。
背景技术
广泛应用于牙科修复治疗的氧化锆修复体由氧化锆陶瓷烧结而成,为了满足目前牙科修复治疗的即刻修复要求,氧化锆陶瓷的烧结需要在烧结炉内快速完成。
目前,烧结炉分为常规烧结炉和快速烧结炉;常规烧结炉是将样品放入炉膛后再启动发热体加热炉膛预热并烧结样品,而快速烧结炉是先预热炉膛然后再将样品送入炉膛烧结。可见,快速烧结炉烧结时间短能满足氧化锆修复体的烧结需求,但是由于结构限定,与常规烧结炉相比,快速烧结炉存在单次烧结样品量少的问题。
为此,实际生产中,为了满足不同烧结需求,用户需要购置常规烧结炉和快速烧结炉两种设备,致使用户运营成本极高。
有鉴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开发一种烧结炉,既能完成烧结量大的常规烧结,又能实施快速烧结。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两用烧结炉,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两用烧结炉,其特征在于,包括:
炉体,具有炉膛和与所述炉膛连通的第一炉口和第二炉口;
炉门,与所述炉体铰接,用于关闭所述第一炉口;
封堵件,搭接于所述炉膛内,用于封堵所述第二炉口;
样品台;
顶杆,固设于所述样品台的样品放置面;
升降装置,用于驱动所述样品台升降,以使所述顶杆推动所述封堵件至所述第二炉口开启,并使所述样品台经由所述第二炉口进入所述炉膛内。
可选地,包括多个所述顶杆,多个所述顶杆中至少三个所述顶杆与所述样品台的连接点不共线。
可选地,包括四个所述顶杆,四个所述顶杆等高且相互平行设置。
可选地,多个所述顶杆的截面为扇面,且各所述扇面同心设置。
可选地,所述封堵件包括叠加固连的搭接板和封堵板;
所述第二炉口处于被封堵状态,所述搭接板搭接于所述炉膛的内壁,所述封堵板插入所述第二炉口。
可选地,所述炉膛为方形炉膛,所述搭接板为方形搭接板。
可选地,所述二炉口为圆柱孔,所述封堵板为圆柱板。
可选地,所述阻隔件具体为氧化铝陶瓷纤维阻隔件或者多晶莫来石纤维阻隔件。
可选地,所述顶杆具体为陶瓷顶杆。
可选地,所述升降装置具体为液压缸,所述液压缸的活塞杆与所述样品台固定连接。
可选地,所述样品台包括叠加固连的止挡板和盛料板;
所述烧结炉位于烧结工况,所述盛料板经由所述第二炉口进入所述炉膛内,所述止挡板的上端面与所述炉体的下端面相抵。
可选地,所述烧结炉还包括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设置在所述炉膛外,用于控制所述炉膛内的温度以及所述样品台的升降速度。
可选地,所述顶杆具体为:空心顶杆。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两用烧结炉既能完成烧结量大的常规烧结,又能实施快速烧结。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两用烧结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图1的左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两用烧结炉实施例中顶杆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俯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两用烧结炉实施例中顶杆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的俯视图。
其中,图1至图7中各组件名称与相应附图标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炉体,11第一炉口,12第二炉口;
2炉门;
3封堵件,31搭接板,32封堵板;
4样品台,41盛料板,42止挡板;
5顶杆;
6升降装置;
7控制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尤根牙科医疗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辽宁爱尔创生物材料有限公司,未经尤根牙科医疗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辽宁爱尔创生物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58816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