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环向满包法加固钢筋混凝土悬臂梁的测试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593461.3 | 申请日: | 2017-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6740542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12 |
发明(设计)人: | 袁娇娇;许兰兰;寇立亚;火映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城市职业学院 |
主分类号: | G01N3/12 | 分类号: | G01N3/12 |
代理公司: | 南京钟山专利代理有限公司32252 | 代理人: | 戴朝荣 |
地址: | 210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满包法 加固 钢筋混凝土 悬臂梁 测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混凝土检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环向满包法加固钢筋混凝土悬臂梁的测试装置。
背景技术
悬臂梁的承载力是混凝土的重要材料属性,但目前尚无统一适用的性能测试设备,即使对同种类型的混凝土材料,不同研究人员所得的试验结果往往存在一定差异,同时,现有的多种测试装置结构复杂、操作不便,只能针对单一位置进行测量,且不能满足大型构件的测量需求,在测试完成后往往自身设备的损耗较大。因此,有必要开发一种简单、适用的大型承载力测定装置,为科学研究和工程质量检测提供可靠保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环向满包法加固钢筋混凝土悬臂梁的测试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环向满包法加固钢筋混凝土悬臂梁的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框架、悬臂梁试件、反力架、纤维布、千斤顶和滑块,所述外框架由上钢梁、下钢梁和右钢梁连接固定而成,所述上钢梁和下钢梁水平平行设置,所述右钢梁垂直连接上钢梁的右端和下钢梁的右端;所述悬臂梁试件为长方体混凝土,悬臂梁试件一端固定在反力架上,另一端水平伸向外框架,所述纤维布沿水平方向环向包覆住悬臂梁试件;所述千斤顶安装在悬臂梁试件的下方,千斤顶固定在滑块上,朝悬臂梁试件垂直施力,千斤顶的施力面安装有力传感器,所述滑块截面为工字型,滑块安装在下钢梁上,所述下钢梁沿水平方向开设有截面为倒T型的滑槽,所述滑槽与滑块形状相契合,使得滑块能够沿着滑槽进行水平滑动。
为优化上述技术方案,采取的具体措施还包括:
所述力传感器通过信号线连接到静态测试分析系统,所述静态测试分析系统连接到计算机。
所述反力架安装在下钢梁上,能够沿着下钢梁水平滑动。
所述千斤顶为液压千斤顶,千斤顶通过油管和油泵连通。
所述滑块由钢块制成。
所述上钢梁、下钢梁和右钢梁通过高强螺栓连接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易于施工,能够从不同位置进行测量,适用于大型构件的承载力检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滑块和滑槽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的环向满包法加固钢筋混凝土悬臂梁的测试装置,包括外框架1、悬臂梁试件2、反力架3、纤维布4、千斤顶5和滑块6。
外框架1由上钢梁7、下钢梁8和右钢梁9通过高强螺栓连接固定而成,起到整体的支撑作用,上钢梁7和下钢梁8水平平行设置,上钢梁7可以比下钢梁8短,以减轻重量,右钢梁9垂直连接上钢梁7的右端和下钢梁8的右端。
悬臂梁试件2为长方体混凝土,悬臂梁试件2一端固定在反力架3上,另一端水平伸向外框架1。纤维布4为一整块,沿水平方向环向包覆住悬臂梁试件2。反力架3可以选择安装在下钢梁8上,使其能够沿着下钢梁8水平滑动,便于调整悬臂梁试件2的位置。
千斤顶5为液压千斤顶,通过油管14和油泵15连通。千斤顶5安装在悬臂梁试件2的下方,底部固定在滑块6上,顶部朝悬臂梁试件2垂直施力,千斤顶5的施力面安装有力传感器10,力传感器10通过信号线连接到静态测试分析系统12,静态测试分析系统12连接到计算机13,将收集的力信号传输给计算机13。滑块6由钢块制成,截面为工字型,滑块6安装在下钢梁8上,下钢梁8沿水平方向开设有截面为倒T型的滑槽11,滑槽11为左右方向上的通槽,滑槽11与滑块6形状相契合,使得滑块6的底部倒T型部分能够安装在滑槽11中,而千斤顶5在滑块6的带动下能够沿着滑槽11进行水平滑动,对悬臂梁试件2的不同位置进行施力。
使用该装置进行环向满包法加固钢筋混凝土悬臂梁的测试时,将千斤顶5沿滑槽11滑动至需要测量的位置,启动油泵15,千斤顶5对悬臂梁试件2施加荷载,力传感器10直接测量受力情况,并依次传输给静态测试分析系统12和计算机13,计算机13处理得到悬臂梁试件2的承载力,并显示出来。
需要注意的是,实用新型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前”、“后”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城市职业学院,未经江苏城市职业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59346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