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混合层间隔震体系有效
申请号: | 201720594264.3 | 申请日: | 2017-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42278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30 |
发明(设计)人: | 刘付钧;李盛勇;林绍明;黄忠海;李东存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容柏生建筑结构设计事务所 |
主分类号: | E04H9/02 | 分类号: | E04H9/02;E04B1/98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44202 | 代理人: | 黄华莲,郝传鑫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混合 间隔 体系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隔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混合层间隔震体系。
背景技术
隔震结构是在建筑物的上部结构和下部结构之间设置一层具有足够柔性且耗能的隔震层,用于阻隔地震能量向上部结构传递。根据隔震层所处位置的不同,可将隔震结构分为基础隔震和层间隔震。隔震层一般同层,同层时一般同一标高,即使标高不同时差异也较小。
对于层间隔震层,由于电梯需要落地,电梯轨道不能阻碍隔震层的变形,需对其进行特殊设计。现有的解决方案主要有两种:
一种方案是采用悬挂式电梯轨道,通过加大核心筒尺寸,为电梯井周边及隔震支座处留出足够空间,以满足隔震层变形、检修及清理;
另一种方案是将电梯轨道在隔震层打断,并采用记忆合金连接代替,充当隔震层区域的电梯轨道。该方案不需要加大核心筒尺寸,但该方案电梯在地震来临时被迫停止使用,地震结束后,电梯恢复正常使用,或经过修复后方可使用;
前一种方案占用过多建筑使用空间,后一种方案对建筑布置不产生影响,但电梯在地震来临时被迫停止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混合层间隔震体系,其不仅能够保证核心筒尺寸无需扩大,而且对建筑布置影响很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新型混合层间隔震体系,包括第一隔震层和第二隔震层;所述第一隔震层设于核心筒的底部与基础顶面之间,所述第二隔震层设于建筑的中部楼层;
所述第一隔震层与核心筒的底部的周边侧壁设有第一防震缝,所述第二隔震层以下的楼层与核心筒之间设有第二防震缝。
上述新型混合层间隔震体系中,所述第一隔震层包括第一隔震支座,所述第二隔震层包括第二隔震支座。
上述新型混合层间隔震体系中,所述第一隔震层和第二隔震层之间的核心筒在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层间位移角不大于1/1500;或者,
所述第一隔震层和第二隔震层之间的核心筒在罕遇地震作用下的有害位移角不超过1/3000。
上述新型混合层间隔震体系中,所述第二隔震层以下楼层与所述核心筒之间还设有用于封闭所述第二防震缝的滑动盖板。
上述新型混合层间隔震体系中,还包括抗拉装置,所述抗拉装置设于所述第一隔震层和/或所述第二隔震层处。
上述新型混合层间隔震体系中,所述抗拉装置包括两个相互反扣且正交的U型架,两个所述U型架的正交位置处设有可扭转的双向滑动机构。
上述新型混合层间隔震体系中,所述双向滑动机构包括两个滑动部件;每个所述滑动部件均设置在与其相对应的所述U型架上,且可相对所述U型架水平滑动。
上述新型混合层间隔震体系中,所述U型架为U型钢架。
上述新型混合层间隔震体系中,所述第一隔震层还包括第一阻尼装置、第一抗风装置、第一限位装置;
所述第二隔震层还包括第二阻尼装置、第二抗风装置、第二限位装置。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新型混合层间隔震体系,与背景技术相比所产生的有益效果:
由于第一隔震层和第二隔震层设置在不同标高,且第二隔震层以下的楼层与核心筒之间设有第二防震缝,所以,不仅核心筒的尺寸无需扩大,核心筒内竖向交通要道不中断,而且对第二隔震层以上的建筑布置不会产生影响,对第二隔震层以下的建筑布置产生的影响也较小;又由于第一隔震层与核心筒的底部的周边侧壁存在第一防震缝,为核心筒的水平移动留出了足够的空间,使得第二隔震层以下的核心筒可以跟着上部楼层一起运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新型混合层间隔震体系设置在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中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新型混合层间隔震体系的剖示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新型混合层间隔震体系的局部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新型混合层间隔震体系中的抗拉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新型混合层间隔震体系中的第二防震缝的平面填充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新型混合层间隔震体系中的第二防震缝与滑动盖板的位置示意图。
其中,1、抗拉装置;11、U型架;3、核心筒;4、第二隔震层;5、第一隔震层;6、第二防震缝;7、第一防震缝;8、滑动盖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容柏生建筑结构设计事务所,未经广州容柏生建筑结构设计事务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59426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建筑用抗震支架斜拉连接件
- 下一篇:一种核电安全壳的预应力架体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