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多传感器的无线控制门牌显示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20598945.7 | 申请日: | 2017-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6726021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08 |
发明(设计)人: | 张学会;张世奇;毛鹏;王俊洁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G05B19/042 | 分类号: | G05B19/042;G09F9/33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2224 | 代理人: | 董建林 |
地址: | 210044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传感器 无线 控制 门牌 显示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多传感器的信号采集处理、无线通信、自动控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传感器的无线控制门牌显示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人们的生活越来越便利,可以足不出户便能享受到优质的服务。然而对于送货人员来说,要将货物及时送到买家手里则需要按照收货地址准确找到位置。虽然通过导航APP可以准确导航到每个小区,但小区内的楼号和单元号却无法通过APP显示,需要送货人员自己寻找。而到了晚上,因为天黑,使得寻找号牌更加困难。不仅是送货人员,当人们晚上去一个陌生的小区拜访朋友,寻找号牌这一难题使得每个人都要花大量的时间,最终可能还会遇到找到号牌却看不清号码的情况。而目前市面上并没有一个完善的系统来解决这个问题。如何方便人们在夜间寻找号牌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基于多传感器的无线控制门牌显示系统,包括检测端和显示端,检测端的第一光敏传感器判断是否天黑,红外移动探测器和超声波传感器探测是否有人,当检测到有人后会通过单片机和无线发送模块唤醒本实用新型系统显示端的LED显示屏发光,从而起到醒目楼号和单元号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一种基于多传感器的无线控制门牌显示系统,包括监测端和显示端,所述监测端与显示端无线连接。
监测端包括第一光敏传感器、红外移动探测器、超声波传感器、第一单片机、第一电源和无线发送模块。
显示端包括LED显示屏、第二光敏传感器、第二单片机、第二电源和无线接收模块;
第一光敏传感器、红外移动探测器、超声波传感器和第一电源都与第一单片机相连接;所述第一单片机与无线发送模块相连接。
LED显示屏、第二光敏传感器、无线接收模块和第二电源都与第二单片机相连接;
无线发送模块和无线接收模块无线连接。
第一电源和第二电源都包括电源转换器。电源转换器包括220v转12v电源转换器和220v转5v电源转换器。
监测端和显示端都设置在房体外墙上。
监测端距离地面3-5米。
无线发送模块和无线接收模块分别为RF无线发送模块和RF无线接收模块。
红外移动探测器为被动红外移动探测器。
LED显示屏用于显示单元号或者楼号。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基于多传感器的无线控制门牌显示系统,能有效在夜间提示人们楼号和单元号,全自动,无需人为控制,在白天自动关闭,节省能源,造价低廉,且便捷有用,普适性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提出一种基于多传感器的无线控制门牌显示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2为监测端和显示端安装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更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基于多传感器的无线控制门牌显示系统,包括监测端和显示端,所述监测端与显示端无线连接。
监测端包括第一光敏传感器、红外移动探测器、超声波传感器、第一单片机(stm32)、第一电源和无线发送模块。
显示端包括LED显示屏、第二光敏传感器、第二单片(stm32)、第二电源和无线接收模块;
第一光敏传感器、红外移动探测器、超声波传感器和第一电源都与第一单片机相连接;所述第一单片机与无线发送模块相连接。
LED显示屏、第二光敏传感器、无线接收模块和第二电源都与第二单片机相连接;
无线发送模块和无线接收模块无线连接。
第一光敏传感器和第二光敏传感器均为光敏传感器(SENPUM):用于检测并判断天的明亮程度;当光线变暗到设定值时,第一光敏传感器发出信号唤醒第一单片机启动红外移动探测器、超声波传感器和射频模块。
红外移动探测器本实施例型号为OD850-CHI。
第一电源和第二电源都包括电源转换器。电源转换器包括220v转12v电源转换器和220v转5v电源转换器,用于给不同模块进行供电。
如图2所示,监测端①和显示端②都设置在房体外墙上。
监测端距离地面3-5米。
无线发送模块和无线接收模块分别为RF无线发送模块和RF无线接收模块,本实施例使用LT8910。
红外移动探测器为被动红外移动探测器。
LED显示屏用于显示单元号或者楼号。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未经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59894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功能车位锁控制器
- 下一篇: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泵站机组故障检测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