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防凝血堵管留置针有效
申请号: | 201720603557.3 | 申请日: | 2017-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778559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31 |
发明(设计)人: | 郭春燕;马进显;李玉星;王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郭春燕 |
主分类号: | A61M5/158 | 分类号: | A61M5/158 |
代理公司: | 南阳市智博维创专利事务所 41115 | 代理人: | 杨士钧 |
地址: | 473000 河南省南阳市工***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留置针 储液囊 堵管 本实用新型 静脉针 防凝 针头 针尾 调节器 软管连接 药液回流 软管 反流 凝血 挤压 体内 痛苦 | ||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防凝血堵管留置针,其包括静脉针针头,以及与静脉针针头通过软管连接的针尾管,在软管与针尾管间连设储液囊,在储液囊上设能挤压储液囊并使其内的药液回流到人体内的自主抗反流调节器。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留置针在使用时因出现凝血而发生堵管的问题,确保了留置针的正常使用,从而减轻了病人的痛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设备,具体涉及一种防凝血堵管留置针。
背景技术
目前,对于输液病人尤其是住院病人输液时往往采用留置针,一只留置针一般使用5-6天,这样可减轻患者扎针时的痛苦,也减轻医务工作者的劳动量。然而,现有使用的普通留置针,在输完液后由于回血原因常发生堵管现象,使留置针失去作用,往往需要重新扎针,增加了病人的痛苦。现有技术中出现有防堵管的留置针产品,其是采用半透膜泵来解决堵管问题,但其技术复杂,使用效果不确切,没有得到很好的推广。因此,随着留置针使用量的增长,解决因凝血堵管的问题日益显得迫切紧要。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使留置针在使用时避免出现因凝血而发生的堵管问题,确保留置针正常使用,从而减轻病人的痛苦。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防凝血堵管留置针,包括静脉针针头,以及与静脉针针头通过软管连接的针尾管,在所述软管与针尾管间连设储液囊,在储液囊上设能挤压储液囊并使其内的药液回流到人体内的自主抗反流调节器。
所述自主抗反流调节器,是在两个环形爪的爪柄上穿设一螺杆,螺杆一端的环形爪固定,另一环形爪能够随螺杆的转动而移动,两个环形爪移动接触后能够围合成椭圆形或菱形,在螺杆的另一端设旋柄。
进一步地,还在软管上套设分级限流器,所述分级限流器是在一平板上开设三角孔,三角孔的孔径大于软管的管径,在三角孔的一角处开设长条孔,在长条孔的另一端开设环形孔;所述环形孔的孔径小于与其相连端长条孔的孔径,环形孔的末端能够闭合软管,长条孔的孔径小于软管的管径,长条孔的孔径从三角孔处到环形孔处孔径逐渐变小。
所述针尾管为两通管或三通管。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设计的防凝血堵管留置针,由于在软管与针尾管间连设储液囊,输完液后储液囊存储有药液,在储液囊上设自主抗反流调节器,当发生回血时,可通过旋动自主抗反流调节器上的旋柄使储液囊内的药液部分流入到人体内,从而消除回血现象。在软管上还套设分级限流器,在储液囊药液用完时可根据实际情况将软管穿在分级限流器的最窄孔缝内,将分级限流器向针头方向滑动,可将软管内的药液压入到人体内,从而消除回血堵管现象。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避免了留置针在使用时因凝血而发生堵管现象的发生,确保了留置针的正常使用,从而减轻了病人的痛苦。
附图说明
图1表示本实用新型防凝血堵管留置针的结构示意图;
图2表示本实用新型自主抗反流调节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表示本实用新型分级限流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防凝血堵管留置针的结构作具体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郭春燕,未经郭春燕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60355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医用留置针正压接头防污装置
- 下一篇:可调节式输液器穿刺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