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路板用除尘箱有效
申请号: | 201720603912.7 | 申请日: | 2017-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685115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05 |
发明(设计)人: | 谢亮;张文杰;金湘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芯力特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3/26 | 分类号: | H05K3/26;B08B5/04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2224 | 代理人: | 董建林 |
地址: | 212415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路板 除尘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路板用除尘箱。
背景技术
随着机械加工领域节能减排的提倡,电子产品生产尤其是电子电路板的设计和制造向集成化、轻量化的趋势发展。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多个电子元器件(如包括电阻、晶体管、电容、电感等元件)集成在一个电路板上。电路板在生产过程中很多工艺都需要先进行除尘,由于电路板上集成了很多电子元器件,导致电路板上的灰尘的清理难度增加。
现有的气缸吹屑采用人工单件、逐个孔逐一吹屑,效率低、劳动强度大。尤其是针对现在的大型机械装置,因其需要吹屑的部分面积很大,且工人的工作环境恶劣,工人易产生疲劳感,遗漏很多位置,降低气缸的吹屑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电路板用除尘箱,除尘效果好,速度快。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路板用除尘箱,其特征是,包括输送带、除尘箱体和集尘盒,输送带与集尘盒均位于除尘箱体的外侧;
输送带传送电路板至除尘箱体的顶端,除尘箱体的顶部开设有供电路板通过的开口,除尘箱体内沿开口处倾斜向下方向设有导向板,在除尘箱体内位于导向板的右上方设有第一吸风罩,第一吸风罩通过第一集尘管连接集尘盒;
除尘箱体的右侧壁上设有供电路板通过的开口,在该开口处滑动连接有闭合门。
进一步的,导向板的上表面覆有毛毡,毛毡上布满软毛。
进一步的,导向板为网状透气板。
进一步的,导向板的左下方还设有第二集尘管,第二集尘管的出口穿过箱体连接集尘盒。
进一步的,输送带输出端的右上方设有限位板,限位板呈弧形,其内弧面正对输送带输出端端部。
进一步的,集尘盒内注有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使用时,电路板由输送带输送到除尘箱体中沿导向板滑动,在滑落的过程中通过吸风罩进行除尘,吸走的尘屑收集到集尘盒中进行统一处理。本实用新型除尘效果好,速度快。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集尘箱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集尘箱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输送带;2、除尘箱体;3、导向板;4、第一吸风罩;5、第一集尘管;6、集尘盒;7、限位板;8、电路板;9、出口;10、闭合门;11、把手;12、第二吸风罩;13、第二集尘管;14、毛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专利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专利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专利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专利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路板用除尘箱,包括输送带1、除尘箱体2和集尘盒6,输送带1与集尘盒6均位于除尘箱体2的外侧;
输送带1传送电路板8至除尘箱体2的顶端,除尘箱体2的顶部开设有供电路板通过的开口,输送带1输出端的右上方设有限位板7,限位板7呈弧形,其内弧面正对输送带1输出端端部,以使从输送带1的输出端落下的电路板8能够落入除尘箱体2的开口处进入除尘箱体2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芯力特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芯力特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60391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