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移动式肠内营养输注架有效
申请号: | 201720605157.6 | 申请日: | 2017-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7734409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17 |
发明(设计)人: | 张琳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5/14 | 分类号: | A61M5/14;A61M5/44 |
代理公司: | 武汉宇晨专利事务所 42001 | 代理人: | 王敏锋 |
地址: | 430022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营养液 挂篮 输注 架主体 重量反应装置 肠内营养 保温布 可拆卸 报警器 报警装置 移动夹 移动式 本实用新型 肠内营养液 标识牌 魔术贴 扶手 缝制 紫色 挂钩 悬挂 覆盖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移动式肠内营养输注架。它包括输注架主体、输注架扶手,可拆卸保温布;营养液挂篮设置于所述输注架主体上部,营养液挂篮包括第一营养液挂篮、第二营养液挂篮、第三营养液挂篮;营养液挂钩设置于所述输注架主体上部、且位于所述营养液挂篮上方;可拆卸保温布覆盖于所述营养液挂篮中部或上部,魔术贴缝制于可拆卸保温布左右两端;报警装置设置于营养液挂篮上,报警装置包括重量反应装置、报警器,所述重量反应装置设置于营养液挂篮下端,报警器设置于所述重量反应装置上;移动夹设置于所述输注架主体上部、且位于营养液挂篮下方,紫色的肠内营养标识牌悬挂于移动夹下方。具有减少或杜绝肠内营养液误输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是移动式肠内营养输注架。
背景技术
肠内营养作为危重症及外科手术患者营养补充及营养治疗的重要手段越来越受到临床重视;肠内营养规范操作即通过在胃肠道留置的管路与营养液连接,以持续输注的方式补给患者营养需求。
临床多用的肠内营养输注方式为使用配置或者商品配方的肠内营养制剂连接消化道的管路,通过滴注方式将营养液输入胃肠道;由于与静脉输注药物方式相同,临床会出现将营养液错误输入静脉,或者将静脉用药错误输入消化道的不良安全事件,造成很不可估量的后果;临床常采取防止错误的措施有:①制作肠内营养标识牌悬挂在输液吊杆上;②使用统一规定的紫色标识在管路上黏贴;③使用专用营养泵管连接营养泵;但由于个人操作慎独和严谨性不同,工作繁忙后会造成这些规定落实执行不到位,或者患者下床活动时不得不将输液瓶和营养瓶混挂在一个输液架上,有文献表明肠内营养错误输注原因多为忘记悬挂提示牌,营养液与静脉输液混挂,用输液泵替代营养泵等;因此仅仅只是寄希望于个人行为和责任心是不够的,需要通过直观和工具的改良或者专设来进行规避,达到双重保障的作用,减少营养液误输的不良事件发生,同时体现人性化护理,方便肠内营养患者活动及安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移动式肠内营养输注架,稳定性好,既能保证患者活动及营养液温度恒定,同时也能从外观和装置上与输液进行区分,从而减少或杜绝不良事件发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移动式肠内营养输注架,包括输注架主体、输注架扶手,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可拆卸保温布;营养液挂篮设置于所述输注架主体上部,营养液挂篮包括第一营养液挂篮、第二营养液挂篮、第三营养液挂篮;营养液挂钩设置于所述输注架主体上部、且位于所述营养液挂篮上方;可拆卸保温布覆盖于所述营养液挂篮中部或上部,魔术贴缝制于可拆卸保温布左右两端;报警装置设置于营养液挂篮上,报警装置包括重量反应装置、报警器,所述重量反应装置设置于营养液挂篮下端,报警器设置于所述重量反应装置上;移动夹设置于所述输注架主体上部、且位于营养液挂篮下方,紫色的肠内营养标识牌悬挂于移动夹下方、且位于营养泵上方;所述输注架扶手呈棱形或环形,所述输注架扶手设置于所述输注架主体中部;营养泵设置于所述输注架主体中部、且位于所述输注架扶手上方;引流装置挂钩设置于所述输注架主体下部、且位于底盘上方;伸缩装置设置于所述输注架主体上;所述输注架主体下端位于底盘中部,底盘包括滑轮杆、滑轮、脚刹,所述脚刹设置于所述滑轮上方,所述滑轮设置于所述滑轮杆下侧面。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输注架主体为紫色的塑钢输注架主体;输注架主体呈柱状,且直径为8.5cm、长为160cm;可拆卸保温布为铝箔复合珍珠棉可拆卸保温布;营养液挂篮为不锈钢营养液挂篮;营养液挂钩为不锈钢营养液挂钩。采用肠内营养标准色紫色塑钢材质,颜色区分醒目,方便医护人员从外观颜色上直观区分。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可拆卸保温布呈长方形,且长为29cm,宽为10cm;营养液挂篮呈圆柱形,且直径为9cm、长为22cm;营养液挂钩长为8cm。保证营养液的恒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未经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60515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带有折叠座椅的移动输液架
- 下一篇:微创心脏外科手术的心肌保护灌注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