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基于RDM算法的无人飞行器手势交互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605203.2 | 申请日: | 2017-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20933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23 |
发明(设计)人: | 郭晨;李新波;王英伟;姜良旭;杨伟;朱阁彦;李厚禹;刘国军;吴越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大学 |
主分类号: | G05D1/10 | 分类号: | G05D1/10 |
代理公司: | 长春吉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22201 | 代理人: | 齐安全,胡景阳 |
地址: | 130012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rdm 算法 无人 飞行器 手势 交互 装置 | ||
1.一种基于RDM算法的无人飞行器手势交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基于RDM算法的无人飞行器手势交互装置包括蓄电池充电模块(3)、mini-USB接口(4)、主控制芯片(6)、射频前端模块(7)、2.4G无线射频模块(8)、壳体以及稳压模块(27);
所述的壳体包括上盖(1)、固定板(5)、PCB板(9)、外壳(10)与天线防护罩(12);
所述的蓄电池充电模块(3)、稳压模块(27)、稳压模块(27)中的电源按键(28)、蓄电池充电模块中的LED灯(2)与mini-USB接口(4)焊接固定在固定板(5)上,将PCB板(9)采用胶水粘接固定在固定板(5)的底面上,射频前端模块(7)、2.4G无线射频模块(8)与主控制芯片(6)均焊接在PCB板(9)上,平面阵列天线(11)焊接在射频前端模块(7)的背部,将固定板(5)与PCB板(9)用胶水粘接固定在外壳(10)内,平面阵列天线(11)从外壳(10)的筒底上的方通孔中伸出,3mini-USB接口(4)通过外壳(10)侧壁上设置的开口伸出;上盖(1)安装在外壳(10)的壳口处并采用密封胶固定,天线防护罩(12)扣在平面阵列天线(11)周围的筒底上,并采用胶水将天线防护罩(12)与外壳(10)的筒底进行固定;
所述的2.4G无线射频模块(8)与主控制芯片(6)电线连接,射频前端模块(7)与主控制芯片(6)电线连接,mini-USB接口(4)与蓄电池充电模块(3)电线连接,蓄电池充电模块(3)通过稳压模块(27)和射频前端模块(7)、主控制芯片(6)与2.4G无线射频模块(8)电线连接。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RDM算法的无人飞行器手势交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2.4G无线射频模块(8)与主控制芯片(6)电线连接是指:
所述的2.4G无线射频模块(8)中包括型号为LT8900的无线收发芯片U2,型号为LT8900的无线收发芯片U2的1号引脚、14号引脚与15号引脚依次和主控芯片(6)中的微处理器芯片U3的P3引脚、R3引脚与R1引脚电线连接。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RDM算法的无人飞行器手势交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射频前端模块(7)与主控制芯片(6)电线连接是指:
所述的射频前端模块(7)包括微型雷达传感器芯片与阵列天线;
所述的微型雷达传感器芯片选用型号为BGT24MTR12的雷达传感器芯片U1,阵列天线包括发射天线ANT_T和接收天线ANT_R1与ANT_R2;
所述的发射天线ANT_T与型号为BGT24MTR12的雷达传感器芯片U1的TX端电线连接,接收天线ANT_R1与ANT_R2依次和型号为BGT24MTR12的雷达传感器芯片U1的RX1端与RX2端电线连接;
型号为BGT24MTR12的雷达传感器芯片U1的SPI_CS端、SPI_CLK端与SPI_MOSI端分别和主控制芯片(6)中的芯片U3的P1引脚、P2引脚与M1引脚电线连接,型号为BGT24MTR12的雷达传感器芯片U1的VCO端与主控芯片(6)中的芯片U3的M2引脚电线连接,型号为BGT24MTR12的雷达传感器芯片U1的IF1I端、IF1Q端、IF2I端与IF2Q端分别与主控制芯片(6)中的芯片U3的L1引脚、L2引脚、K1引脚与K2引脚电线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大学,未经吉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605203.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便于使用的冲压冲床
- 下一篇:一种液压压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