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肢体缺血预处理自动充气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608858.5 | 申请日: | 2017-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794091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09 |
发明(设计)人: | 杨英;杨俊;杨简;王辉波;黄纬凌;李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峡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B17/135 | 分类号: | A61B17/135 |
代理公司: | 宜昌市三峡专利事务所 42103 | 代理人: | 成钢 |
地址: | 443002***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预处理 肢体缺血 自动充气装置 充放气装置 气囊压迫 充气管 放气管 主机 本实用新型 出气电磁阀 进气电磁阀 控制器控制 机电控制 临床应用 自动完成 充放气 带连接 喷气筒 定压 气泵 缺血 血流 远端 主管 肢体 恢复 | ||
一种肢体缺血预处理自动充气装置,包括主机,主机内设有充放气装置,充放气装置与气囊压迫带连接、并通过控制器控制气囊压迫带定时、定压充放气;所述充放气装置包括充气管、放气管及主管,充气管、放气管及主管构成Y型结构;其中,充气管上设有气泵、进气电磁阀,放气管上设有出气电磁阀、喷气筒。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肢体缺血预处理自动充气装置,通过机电控制气囊压迫带自动完成肢体远端缺血数分钟后恢复血流数分钟,达到肢体缺血预处理的效果,方便临床应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设备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肢体缺血预处理的自动充气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均寿命的延长,冠心病、脑梗死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目前主要通过药物溶栓、机械取栓、支架植入等方法快速恢复缺血组织血供,挽救濒死的细胞。然而,缺血组织快速恢复血流后可引起组织损伤加重,甚至发生不可逆性损伤,即缺血再灌注损伤,是增加围手术期并发症和死亡率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来,大量基础与临床研究证实,在恢复组织血供前,对肢体进行缺血3-5分钟,再通3-5分钟,如此进行3-6个循环,可有效降低缺血再灌注损伤。目前试验中常用的是橡胶管,其受力面积小,容易造成组织、血管和神经的损伤,同时需要人为操作,无法在时间上进行精细化管理,应用于临床较为困难。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肢体缺血预处理自动充气装置,能够对肢体远端缺血与再通的自动化、精细化控制,减少组织、血管和神经的损伤。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肢体缺血预处理自动充气装置,包括主机,主机内设有充放气装置,充放气装置与气囊压迫带连接、并通过控制器控制气囊压迫带定时、定压充放气;所述充放气装置包括充气管、放气管及主管,充气管、放气管及主管构成Y型结构;其中,充气管上设有气泵、进气电磁阀,放气管上设有出气电磁阀、喷气筒。
所述气囊压迫带充气、放气按3-5min依次循环进行。
所述气囊压迫带在工作状态时为前后开口的圆台形。
所述气囊压迫带由外层布套和内层橡胶气囊构成,其中橡胶气囊靠近肢体内侧竖直均布有多个凸起,凸起之间相互连通。
所述主管上设有压力表。
本实用新型一种肢体缺血预处理自动充气装置,通过在肢体上绑扎气囊压迫带,并定时完成肢体血流的阻断与再通,这样可有效降低缺血再灌注损伤。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充放气装置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控制原理方块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气囊压迫带的示意图。
图中:主机1, 充放气装置2,气囊压迫带3,充气管4,放气管5,主管6,气泵7,进气电磁阀8,出气电磁阀9,喷气筒10,压力表11,布套12,橡胶气囊13。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峡大学,未经三峡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60885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具有双效作用的产科用止血器
- 下一篇:调整工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