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软管收放车有效
申请号: | 201720609240.0 | 申请日: | 2017-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55382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02 |
发明(设计)人: | 高卫国;罗凯捷;陈峰;闫冬冬;牛俊翔;章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环钻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H75/42 | 分类号: | B65H75/42;B65H75/44;B62B1/10 |
代理公司: | 上海天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1224 | 代理人: | 刘粉宝 |
地址: | 201821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软管 收放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软管收放车,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污染场地修复的软管收放车。
背景技术
收放车是一种用于将卷绕在车架滚轴上的水管拉到需要位置进行药剂注射的运输工具,解决了以往在修复场地注射药剂时,需要将长且笨重的管路到处拖拉费劲费时的问题;并且软管在拖拉时容易造成管路破损,降低了软管使用寿命,进而增加修复成本。
现有的软管收放车,只有两个车架,只能够同时收放一根管路,并且只能够通过用手转动车架收放管路,不仅收放管路缓慢,而且又增加劳动强度,影响修复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可快速的收放管路、操作简单、实用性强的软管收放车。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软管收放车,包括:
一底板,所述底板的前端下部对称设有两个支撑腿,底板的后端下部对称设有两个车轮,底板的后端上部设有手推杆;
设置在底板上的两个对称设置的软管收集架,软管收集架包括两个转盘、连接转盘的连接杆以及用于将软管收集架安装在底板上的内支架和外支架;
一用于驱动软管收集架转动的驱动装置,驱动装置包括贯穿软管收集架中部的滚轴以及带动滚轴转动的摇柄;滚轴与软管收集架的连接处通过轴承连接;
内支架和外支架上均设有滚轴安装孔,滚轴安装时穿过此滚轴安装孔,滚轴与滚轴安装孔之间均通过轴承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底板为花纹板。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支撑腿的底部为尖角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车轮为橡胶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手推杆为U型手推杆。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内支架的底部固定在底板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外支架为L型,一端固定在底板上,另一端固定在手推杆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软管收集架的两个转盘中部均设有通孔,当滚轴为一根时,滚轴分别穿过两个软管收集架的转盘中部通孔,滚轴与通孔之间通过轴承连接,滚轴的任意一端固定套设一摇柄,滚轴随摇柄转动而转动,从而带动软管收集架转动,此时两个软管收集架受一个驱动装置控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软管收集架的两个转盘中部均设有通孔,当滚轴为两根时,每根滚轴分别穿过与之匹配的软管收集架的转盘中部通孔,滚轴与通孔之间通过轴承连接,每个滚轴的任意一端固定套设一摇柄,滚轴随摇柄转动而转动,从而带动软管收集架转动;此时两个软管收集架受两个驱动装置分别控制,可单独运行。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软管收放车可快速的收放管路,操作简单,实用性强。
(2)本软管收放车的支撑腿底部设计成尖角形,可在任何场地进行固定。
(3)本软管收放车车轮选用橡胶材质,能够起到减震、耐磨、耐压、成本低,使用寿命长。
(4)本软管收放车滚轴外侧设置有摇柄,通过摇动摇柄,使得滚轴转动,从而收紧和释放软管,达到收放管路目的,即减轻劳动强度,又增加了效率。
(5)本软管收放车每两个转盘通过连接杆两两连接,串联在滚轴上,可同时收放两根管路,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后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侧视示意图;
图中数字和字母所表示的相应部件名称:
10、底板 20、软管收集架 21、转盘 22、连接杆 23、内支架 24、外支架 30、驱动装置 31、滚轴 32、摇柄 40、支撑腿 50、车轮 60、手推杆 70、轴承 80、软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参见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软管收放车,包括底板10、设置在底板10上的两个对称设置的软管收集架20以及用于控制软管收集架上软管收放的驱动装置3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环钻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环钻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60924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