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髁突骨折复位拉钩有效
申请号: | 201720609564.4 | 申请日: | 2017-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766662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31 |
发明(设计)人: | 陈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B17/02 | 分类号: | A61B17/02;A61B17/88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昊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3283 | 代理人: | 黄芳 |
地址: | 310058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钩子 连接杆 手柄 骨折复位 一端连接 拉钩 本实用新型 手术视野 圆弧倒角 圆滑过渡 扁圆形 外弧面 弯折部 钝角 光滑 适配 头端 弯折 弯制 相切 圆钝 肌肉 神经 血管 暴露 恢复 | ||
髁突骨折复位拉钩,包括手柄,连接杆和钩子,连接杆一端连接手柄,另一端连接钩子,钩子与髁突适配,钩子的外弧面圆钝,横截面为扁圆形或四角为圆弧倒角的矩形,钩子与手柄的连接杆为末端,另一端为头端;钩子与连接杆相切,连接杆弯折呈钝角,连接杆的弯折部圆滑过渡,钩子和连接杆分别朝两侧方向弯,钩子、连接杆和手柄一体。钩子由平板弯制而成,钩子的头端为光滑的圆弧。本实用新型具有能在术中暴露手术视野,恢复髁突外形并保护周围血管、神经和肌肉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口腔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是一种髁突骨折复位拉钩。
背景技术
颌骨骨折的发生率约占颌面损伤的35%。下颌骨位置突出,易遭受损伤而导致骨折发生率高。正中联合部、颏孔区、下颌角及髁突颈部成为下颌骨骨折的好发部位。髁突骨折占下颌骨骨折的20%-30%,临床表现主要为:局部软组织肿胀和疼痛、张口受限、咬合关系紊乱及下颌偏斜。行上下颌骨CT检查和颞下颌关节磁共振检查可以明确髁突骨折的种类及关节盘的移位。对髁突明显向内下移位,成角畸形大于45°、下颌支高度明显变短5mm,闭合复位不能获得良好的咬合关系者,应视为手术适应症。手术原则为:采用合适的切口暴露骨折断端,复位并确保咬合关系正常化后作坚强内固定。但在手术过程中,由于以下原因,髁突骨折断端很难完全复位,即使复位也很难固定,完全复位后回到颞下颌关节窝内亦增加了手术难度。原因为:1.髁突骨折的患者因伴有颅脑外伤或其他部位的复合伤,有些髁突骨折碎片甚至向颅中窝移位,待患者病情稳定至口腔颌面外科治疗时,时间一般为外伤二周以后,其中,不乏外伤后三月因咬合关系紊乱和张口受限来就诊的患者,此时髁突骨折断端已错位愈合形成骨痂,复位困难,无法确认其正常外形;2.术中虽然有关节间隙撑开器和各种拉钩,但对正确恢复髁突外形没有实质性的帮助;3.髁突颈部骨折的张应力区在髁突颈部后缘,附近有丰富的血管,若损伤颌内动脉,止血困难,有生命危险;4.传统手术,为了完全暴露术区,需牵拉附近的软组织,面神经颞支和颧支长时间牵拉易损伤而导致额纹消失和闭眼不全等面瘫症状;5.即使复位骨折断端,行坚强内固定时难以固定将导致骨折断端移位。
下颌骨髁突钳是目前临床中较为常用的髁突骨折辅助复位器械,该器械采用常规的持骨钳型设计,采用两个喙部夹持移位骨块,并辅助固定。然而在临床中,由于髁突钳的钳喙较大,且髁突骨折手术视野有限,髁突钳常常无空间伸入,无法夹持骨块,或者夹持骨块后无法调整方向或理想复位。即使空间较大时,夹持骨块时有时会误夹到肌肉引起医源性创伤。此外,由于髁突较小且骨质疏松,过大的夹持力有时容易导致骨块再次裂开。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在术中暴露手术视野,恢复髁突外形并保护周围血管、神经和肌肉的髁突骨折复位拉钩。
髁突骨折复位拉钩,包括手柄,连接杆和钩子,连接杆一端连接手柄,另一端连接钩子,钩子与髁突适配,钩子的外弧面圆钝,横截面为扁圆形或四角为圆弧倒角的矩形,钩子与手柄的连接杆为末端,另一端为头端;其特征在于:钩子与连接杆相切,连接杆弯折呈钝角,连接杆的弯折部圆滑过渡,钩子和连接杆分别朝两侧方向弯,钩子、连接杆和手柄一体。钩子由平板弯制而成,钩子的头端为光滑的圆弧。
进一步,连接杆弯折呈120°。因此拉钩的切向与手柄的轴向呈120°夹角。
进一步,髁突复位拉钩的总长度为180mm,垂直高度为72mm。
进一步,手柄的末端设置尾勾,尾勾与拉钩朝同一方向,尾勾的弧面圆钝。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调整好咬合关系,暴露髁突的所有骨折断端,将髁突复位拉钩按照弧度越过髁突颈部置入,将骨折断端大致放入拉钩上方,手柄用力,髁突骨折可完整复位且保持相对稳定的形态,行坚强内固定时不会移位,且保护了周围的血管和神经,避免神经大幅度的牵拉,使手术创伤降到最低,也减少了手术的风险,缩减手术时间,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60956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