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压力容器动态热能转换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612951.3 | 申请日: | 2017-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6755947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15 |
发明(设计)人: | 来元俊;苏振;李艳;张桂平;程滨;殷雁民;杨艳 | 申请(专利权)人: | 来元俊;苏振;李艳;张桂平;程滨;殷雁民;杨艳 |
主分类号: | F28D7/08 | 分类号: | F28D7/08;B01D46/00;B01D46/10;B01D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816499 青海省海西蒙古族*** | 国省代码: | 青海;6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压力容器 动态 热能 转换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田开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压力容器动态热能转换装置。
背景技术
石油,地质勘探的主要对象之一,是一种粘稠的、深褐色液体,被称为“工业的血液”。在石油开采与运输过程中会产生高温油气,在高温油气内具有雾状的石油,为实现对雾状的石油进行收集,需要对高温油气进行降温。由于高温油气中热量较高,若直接对油气进行降温,会造成能量的大量浪费,不利于节能,还会降低气液分离效率。上述问题亟待解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压力容器动态热能转换装置。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手段实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
一种压力容器动态热能转换装置,包括压力容器;
所述压力容器一侧设有高温气体入口,另一侧设有气体出口,所述压力容器内竖直设置有左隔板,所述左隔板将压力容器内腔分割成换热室和分离室,所述换热室与高温气体入口连通,所述分离室与气体出口连通,所述换热室和分离室之间通过左隔板上的通孔连通;
所述换热室还连通有循环气入口和循环气出口,所述循环气入口和循环气出口之间通过热交换盘管连通,所述热交换盘管卡装在换热室内;
所述分离室内设有上分离板和下分离板,所述上分离板和下分离板间隔设置,所述上分离板和下分离板与水平面之间均具有倾角,所述下分离板位于上分离板下方,所述下分离板底部贯穿地开设有过水孔;
所述分离室底部还连通有排液口。
进一步地,所述换热室内还设有过滤网,所述过滤网位于高温气体入口和热交换盘管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过滤网呈弧形,其弯曲部靠近热交换盘管。
进一步地,所述换热室底部还连通有排液排污口。
进一步地,所述分离室内竖直连接有右隔板,所述右隔板上卡装有气体排出管,所述气体排出管一侧连通有下回气管,所述下回气管上设有第一电控阀,所述气体排出管上设有第二电控阀,所述下回气管一端依次穿出右隔板和下分离板伸入分离室内。
进一步地,所述气体排出管另一侧连通有上回气管,所述上回气管上设有第三电控阀,所述上回气管一端依次穿出右隔板和上分离板伸入分离室内。
进一步地,所述热交换盘管外壁连接有散热片。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效果如下:
高温油气在气液分离前能够在换热室内与低温循环气之进行换交换,并将部分热能存储在循环气内,实现了能量的转换,有助于储能,并有效地降低了后续气液分离的处理时间。
高温油气在该装置内能够同时进行热交换与气液分离,处理效率和集成度高,安全可靠,过程无人工干预,劳动强度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压力容器动态热能转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具体的实施例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内容。
参照图1,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压力容器动态热能转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压力容器动态热能转换装置,包括压力容器1。
所述压力容器1一侧设有高温气体入口2,另一侧设有气体出口3。所述压力容器1内竖直设置有左隔板4,所述左隔板4将压力容器1内腔分割成换热室5和分离室6。所述换热室5与高温气体入口2连通,所述分离室6与气体出口3连通,所述换热室5和分离室6之间通过左隔板4上的通孔7连通。
所述换热室5还连通有循环气入口8和循环气出口9。所述循环气入口8和循环气出口9之间通过热交换盘管10连通,所述热交换盘管10卡装在换热室5内。
所述分离室6内设有上分离板11和下分离板12,所述上分离板11和下分离板12间隔设置,所述上分离板11和下分离板12与水平面之间均具有倾角,所述下分离板12位于上分离板11下方,所述下分离板12底部贯穿地开设有过水孔。
所述分离室6底部还连通有排液口13。
上述方案中,高温油气通过高温气体入口2进入压力容器1内,低温循环气通过循环气入口8进入热交换盘管10内。高温气体与热交换盘管10接触时,高温油气与低温循环气发生换热,高温油气温度降低,并通过左隔板4上的通孔7进入分离室6内。低温循环气被加热,并通过循环气出口9排出。油气进入分离室6时,流过上分离板11和下分离板12之间的间隙,并通过气体出口3排出。在油气流动过程中,油气与上分离板11和下分离板12接触,并在接触过程中实现了充分冷凝,液体附着在上分离板11和下分离板12上,气体通过气体出口3排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来元俊;苏振;李艳;张桂平;程滨;殷雁民;杨艳,未经来元俊;苏振;李艳;张桂平;程滨;殷雁民;杨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61295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智能型增塑剂原料辛醇加热装置
- 下一篇:一种气体快速循环降温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