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LED显示屏消影控制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720613028.1 | 申请日: | 2017-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7115972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16 |
发明(设计)人: | 李照华;陈克勇;林道明;符传汇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明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9G3/32 | 分类号: | G09G3/32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顺天达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44217 | 代理人: | 李琴 |
地址: | 518057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高新***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led 显示屏 控制电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LED驱动控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LED显示屏消影控制电路。
背景技术
在日常的LED显示屏中,通常采用两种芯片分别接在LED的阳极和阴极来实现对显示要求的控制。其中,控制LED阳极的芯片称为行管(如图1所示的P0、N0…P7、N7),控制LED阴极的芯片称为恒流源(如图1所示的I0、I2…I15),行管和恒流源彼此相互配合以实现对LED开关或亮度的控制,即,当行管输出高电平并且恒流源输出低电平时,使得LED两端正向偏置电压超过开启电压Vf,LED便处于正常发光状态;此外,当行管输出和恒流源输出关闭时,处于高阻状态,使得LED两端的正向偏置远低于开启电压Vf,此时LED便不发光。然而在实际应用中,由于LED两端寄生电容(如图1中的CR0)的存在,使得行管输出和恒流源输出为高阻状态时,寄生电容的电荷未通过有效放电路径被释放掉,使LED两端的电压并未明显降低到预设值,使得LED处于暗亮状态,在显示效果的表现为拖影。为了解决此类现象,一种常用的方法是当行管输出为高阻态时,通过芯片内部放电路径释放寄生电容的电荷,使得行管输出端的电压降低到一个不足以开启LED的电位,以达到消除拖影的目的,故该电压亦被称为消影电压。
图1所示为现有技术中LED显示屏的连接示意图,图2所示为图1所示的行管的工作示意图,图3所示为图1所示的行管的输出端时序示意图。如图2所示,在标号①的时段,P0管导通,N0管关闭,LED阳极被拉至VDD,并且电流通过P0管对行线寄生电容CR0进行充电;在标号②的时段,P0管关闭,N0管导通,此时行线寄生电容CR0通过N0管对地进行放电,经放电时间tdischarge后,CR0两端的电压下降到Vanti-ghost(消影电压),此时LED两端电压低于开启电压,LED处于关闭状态,等待下一次的开启。由此可知,通过控制寄生电容的放电时间tdischarge,可以达到控制行线的消影电压Vanti-ghost的目的。
但在实际应用方案中,存在以下问题:
1)LED显示屏的不同行线之间的寄生电容CR存在差异,导致相同放电能力的N管和放电时间tdischarge却产生不同的行消影电压Vanti-ghost;
2)由于行管片间差异,用于行消影驱动的N管驱动能力大小不一,放电时间tdischarge存在偏差,亦会产生不同的行消影电压,导致行消影电压一致性较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LED显示屏消影控制电路和方法。
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LED显示屏消影控制电路,与直流电源和控制装置相连,所述LED显示屏消影控制电路包括时序控制信号产生模块和消影控制模块,其中,
所述时序控制信号产生模块,电连接于所述控制装置和所述消影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来自所述控制装置的协议信号进行时序处理以产生时序控制信号;
所述消影控制模块,电连接于所述直流电源和LED显示屏,用于根据所述时序控制信号产生钳位电压,并使消影电压等于所述钳位电压,消除所述LED显示屏的拖影。
优选地,所述时序控制信号包括钳位电压使能信号、显示使能信号和消影使能信号,所述消影控制模块包括钳位电压产生单元和显示控制单元,
所述钳位电压产生单元,控制端连接于所述时序控制信号产生模块的输出端,输入端连接于所述直流电源,第一输出端连接于所述显示控制单元,用于在所述钳位电压使能信号的控制下,产生所述钳位电压,并将所述钳位电压传输到所述显示控制单元;
所述显示控制单元,接收显示所述显示使能信号的第一控制端和接收所述消影使能信号的第二控制端均连接于所述时序控制信号产生模块的输出端,第一输入端连接于所述钳位电压产生单元的第一输出端,第二输入端连接于所述直流电源,输出端连接于所述LED显示屏,用于在所述显示使能信号和所述消影使能信号的控制下,控制所述LED显示屏发光,并为所述LED显示屏的寄生电容提供放电路径,使所述消影电压等于所述钳位电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明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明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61302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