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注塑模的隔热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0614543.1 | 申请日: | 2017-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687027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12 |
发明(设计)人: | 宋宗燎 | 申请(专利权)人: | 骏艺精密模具(苏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26 | 分类号: | B29C45/26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215101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注塑 隔热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注塑模的隔热结构。
背景技术
注塑模具中通常设有热流道,原料通过热流道进入模具中,由于注塑原料容易凝固,因此需要维持模具的温度稳定。模具在使用时会变热,但是由于金属的热传导性较强,热量会不断传导扩散,导致热量散失,需要加强加热能力,从而耗费更多能源。此外,热量扩散到注塑机其他部位时,会导致其零部件温度升高,降低零部件寿命。现有技术中,通常在每套模具上都设置隔热板,利用模具隔热板的超低导热系数,能有效地快速减弱热传递,阻挡模具内热量流失,降低能耗。但是,当多套模具组合使用时,隔热效果不佳,且不便于安装。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提供了一种能够有效提升隔热面积,隔热能力较强,安装稳固的注塑模的隔热结构。
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注塑模的隔热结构,包括码模板和多块隔热板,隔热板固定在码模板上,隔热板包括固定孔,定位孔,配接边和外边缘,码模板包括多个安装孔和配接孔,所述固定孔与安装孔的位置对应,所述配接孔与定位孔的位置对应,定位孔设置在固定孔两侧,所述配接边设置在隔热板一侧,相邻隔热板通过配接边抵靠,隔热板的外边缘与码模板的外轮廓一致。
以下为本实用新型的附属技术方案。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隔热板环绕码模板中心设置,隔热板的外边缘与码模板的外轮廓齐平。
作为优选方案,隔热结构包括固定环,固定环设置在所述固定孔中。
作为优选方案,隔热结构包括螺钉,螺钉设置固定在定位孔和配接孔中。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码模板设置三块隔热板,隔热板的配接边相互抵靠。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定位孔包括边缘孔,边缘孔环绕隔热板边缘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注塑模的隔热结构可以避免在每套模具上安装隔热板,简化了模具结构,便于安装隔热板;此外,能够有效增大隔热板覆盖面积,提升隔热效果,降低能耗。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注塑模的隔热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注塑模的隔热结构的另一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注塑模的码模板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质性特点和优势作进一步的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所列的实施例。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注塑模的隔热结构包括码模板1和多块隔热板2,隔热板2固定在码模板1上。隔热板2包括固定孔21,定位孔22,配接边23和外边缘24,码模板1包括多个安装孔11和配接孔12,所述固定孔21与安装孔11的位置对应,所述配接孔12与定位孔22的位置对应。定位孔222设置在固定孔21两侧,所述配接边23设置在隔热板一侧,相邻隔热板通过配接边抵靠,隔热板的外边缘24与码模板的外轮廓一致。上述技术方案中,隔热板固定在注塑机的码模板上,可以避免有热流道的每套模具上安装隔热板,从而简化隔热结构,便于安装隔热板。 此外,通过与外轮廓一致的外边缘,使得隔热板与码模板外侧更贴合,避免码模板运动时与其他部件产生干涉,同时能够增大隔热面积,增强隔热效果。
如图1至图3所示,所述隔热板2环绕码模板中心设置,隔热板2的外边缘与码模板的外轮廓齐平,从而能够增大隔热板覆盖码模板的面积。隔热结构包括固定环3,固定环3设置在所述固定孔21中,通过固定环能够将固定孔与安装孔定位。隔热结构包括螺钉,螺钉设置固定在定位孔22和配接孔12中,通过螺钉使隔热板能够固定在码模板上。所述码模板设置三块隔热板,隔热板2的配接边相互抵靠,三块隔热板分别设置在三个位置,图中展示了两块隔热板。所述定位孔22包括边缘孔221,边缘孔221环绕隔热板边缘设置,从而使隔热板能够与码模板固定更稳固。
本实施例的一种注塑模的隔热结构可以避免在每套模具上安装隔热板,简化了模具结构,便于安装隔热板;此外,能够有效增大隔热板覆盖面积,提升隔热效果,降低能耗。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较佳实施例仅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骏艺精密模具(苏州)有限公司,未经骏艺精密模具(苏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61454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模具
- 下一篇:具有防尘功能的光学镜片调焦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