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转运平车底架有效
申请号: | 201720618028.0 | 申请日: | 2017-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6766033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19 |
发明(设计)人: | 孙晓东;吴雅杰;包春波;孙世睿;曲峰利;王宏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车哈尔滨车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F1/00 | 分类号: | B61F1/00;B61F1/08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东方专利事务所23118 | 代理人: | 陈晓光 |
地址: | 150056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转运 平车 底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转运平车底架。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长大型特种货物的数量和品种不断增加,电力、治金、化工、重型机械等行业的在企业内部装运重、大型货物时,需采用多层转运平车,原有转运平车的底架无法同时满足车辆承载及连挂要求。
本申请针对电力、治金、化工、重型机械等行业的装运阔、大重型货物的使用要求,承载用底架在承载货物时需要具有较高的集载能力,保证车辆组装后承载面距轨面的距离,并且因车钩缓冲装置装于底架两端,底架需同时适应车辆装载及连挂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转运平车底架,针对重、大型货物的企业运输实际需要,采用缩短底架心盘间距离,提高底架承载货物的装载与集载能力;底架中梁采用心盘安装部截面低、两端及中部截面高的箱形结构,底架能够同时适应装载及安装车钩缓冲装置的结构要求,在降低转运平车承载面距轨面距离的同时,提高了车辆整体承载及集载能力。
上述的目的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转运平车底架,其组成包括:端梁、侧梁、中梁、枕梁和横梁,其特征是:所述的端梁位于底架两端,所述的侧梁和所述的中梁端部由所述的端梁连接,且沿底架纵向平行布置,所述的侧梁与所述的中梁中部由所述的枕梁和所述的横梁连接,所述的侧梁、所述的中梁、所述的横梁和所述的枕梁上铺有地板,所述的地板端部与所述的端梁连接,脚蹬靠近两个所述的端梁且位于两个所述的侧梁下部。
所述的转运平车底架,所述的中梁包括中梁上盖板、中梁下盖板、中梁腹板、心盘、前从板座和后从板座,所述的中梁上盖板和所述的中梁下盖板通过所述的中梁腹板焊接成所述的心盘安装部截面低而端部及中部截面高的箱形结构,所述的中梁下盖板为所述的心盘安装部与两端、中部具有高度差的曲面板,所述的中梁上盖板、所述的中梁下盖板和所述的中梁腹板之间由隔板连接,所述的前从板座和所述的后从板座靠近所述的中梁的两端位置与所述的中梁腹板相连。
所述的转运平车底架,所述的侧梁包括侧梁上盖板、侧梁下盖板、侧梁腹板,所述的侧梁上盖板及侧梁下盖板通过侧梁腹板焊接成工字形结构,所述的侧梁下盖板为两端部平直且两端部与中部具有高度差的曲面板。
所述的转运平车底架,所述的端梁包括冲击座、端板,所述的冲击座与所述的端板中部下方相连接,所述的冲击座口的宽度较大,所述的端板为中部高两侧低的U形折弯板。
所述的转运平车底架,所述的枕梁包括枕梁上盖板、枕梁下盖板、枕梁腹板、隔板及上旁承,所述的枕梁上盖板、所述的枕梁下盖板、所述的枕梁腹板组成箱形梁,所述的枕梁上盖板与所述的中梁上盖板、所述的侧梁上盖板相连,且与所述的中梁上盖板相连处采用圆弧过渡,所述的枕梁下盖板与所述的中梁下盖板、所述的侧梁下盖板相连,且与所述的中梁下盖板相连处采用圆弧过渡,所述的枕梁腹板与所述的中梁腹板、所述的侧梁腹板相连,所述的上旁承位于所述的枕梁下盖板下方,所述的上旁承上部的隔板与所述的枕梁上盖板、所述的枕梁下盖板和所述的枕梁腹板相连。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满足企业内部运输重、大型货物的实际需要,转运平车采用心盘间距离较小的底架,提高平车的承载及集载能力,同时底架的中梁为心盘安装部低、两端及中部高的箱形结构,既保证底架具有足够的强度,又保证平车车钩缓冲装置与其它车辆连挂的高度,底架侧梁为中部高两端低的工字形结构,既保证底架具有足够的强度,又便于底架与转向架的配合,底架端梁的冲击座口的宽度大,保证端梁较长情况下,车辆通过曲线时,冲击座与车钩不产生干涉。
本实用新型脚蹬靠近两端梁且位于两侧梁下部,便于操作人员攀登,中梁的两心盘间距离,心盘距相邻的端部间距离较大,保证底架具有较好的承载及集载性能;前从板座、后从板座靠近中梁两端部且与腹板相连,保证与车钩缓冲装置的配合,侧梁下盖板为两端部平直且两端部与中部具有高度差的曲面板,既保证底架具有足够的强度,又便于底架与转向架的配合。
本实用新型的端板为中部高两侧低的U形折弯板,保证端梁具有必要的强度,上旁承上部的隔板与枕梁上盖板、枕梁下盖板、枕梁腹板相连,保证枕梁既起到连接中梁、侧梁的作用,又能够传递心盘及旁承所受作用力。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图。
附图2是附图1的俯视图。
附图3是中梁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4是侧梁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5是端梁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6是附图5的左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车哈尔滨车辆有限公司,未经中车哈尔滨车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61802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列车安全踏板系统
- 下一篇:一种吸能防爬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