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热水型太阳能浅层地热能热电联产一体化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20618312.8 | 申请日: | 2017-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6817585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29 |
发明(设计)人: | 张于峰;姚胜;邓娜;张高峰;董胜明;张彦;庞俊伟;吕梦一;孟艺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大学 |
主分类号: | F24D3/18 | 分类号: | F24D3/18;F24J2/00;F03G6/06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12201 | 代理人: | 李丽萍 |
地址: | 300072***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热水 太阳能 地热能 热电 联产 一体化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太阳能浅层地热能利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热水型太阳能浅层地热能热电联产一体化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建设的持续发展以及人们对居住、工作环境舒适性要求的不断提高,迎来了建筑行业的快速成长,建筑能耗呈现出持续上升的态势。我国建筑能耗占全社会终端能耗的比例已从20世纪70年代末的10%上升到30%左右。其中北方地区的冬季采暖为建筑能耗的主要部分,每年消耗约1.5亿吨标准煤以上。目前,供热采暖仍是以消耗化石燃料为主,使得温室气体及各种有害物质大量排放,生态环境不断受到威胁,也是采暖期雾霾天频繁出现的罪魁祸首,特别在城乡接合部与广大农村地区的原煤散烧,导致大范围的空气污染。因此,尽可能的利用清洁能源,加快提高清洁供暖比重已成为国家能源工作的新重点。
太阳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无须开采和运输,是开发和利用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的重要内容,有着巨大的市场前景。我国太阳能资源十分丰富,三分之二的地区年辐射总量大于5020MJ/m2,年日照时数在2200h以上,具有有效开发利用的良好条件。低温太阳能的热利用是最直接的方案,发展也最为迅速,太阳能热水器、采暖技术等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我国主要采暖区在北方,又恰好是太阳能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尤其是在需要采暖的季节,晴天比较多,为太阳能采暖提供了基本的条件。太阳能采暖是指以太阳能作为采暖系统的热源,利用太阳能集热器将太阳能转化为热能,供给建筑物冬季采暖。与单纯的太阳能热水供应相比,我国太阳能供热采暖技术以及工程应用水平较低。大多以优先发展被动式太阳能采暖为主,而主动式太阳能采暖系统在我国的发展一直比较缓慢,其工程应用仍处于起步阶段。这主要是由于太阳能能流密度低,日照时间有限,易受气候的影响,且冬夏能量不均衡,造成传统的太阳能采暖系统运行温度低,集热器安装面积大,需要增设辅助热源,蓄能困难与非采暖期热量过剩等问题,都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到其运行的经济性及可靠性。
此外,近年发展起来的地源热泵作为一种利用可再生能源的暖通空调技术,为电能采暖开辟了一条新途径。所谓地源热泵是指以岩土体、地下水或地表水为低温热源,由水源热泵机组、地热能交换系统、建筑物内系统组成的供热空调系统。地源热泵可以一机多用,应用范围广,运行效率高,维护费用低,环境效益显著,因此在2005年后,随着我国对可再生能源应用与节能减排工作的不断加强,地源热泵系统的应用进入了爆发式的快速发展阶段。截止2013年,住建部公布的示范项目达到324个,以北方供热居多,各种类型建筑以及热泵形式都有应用,但大多用于城市城郊,农村很少。地源热泵的单独运行存在着冷热不平衡与初投资较高两个重要的缺点。地源热泵的应用必须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对全年冷、热负荷不均的地区,需做经济性技术分析,确定是否要增设辅助热源或冷源,使两者合理匹配,以保证整个系统高效、经济的运行。避免因冷热负荷不均,地源热泵向地下排放和吸收的热量不等,长期运行造成地下环境偏离原有的平衡状态,形成冷热岛效应,降低系统的运行效率,甚至不能正常运行。此外,地源热泵系统尽管运行费运低,但初投资较高,因此如何合理的降低初投资及运行费用也是地源热泵系统应用中值探讨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我国建筑采暖区主要集中在严寒和寒冷地区,包括东北、华北和西北等地区,其面积约占我国国土面积的70%。为了探寻适宜于广大北方地区的新型采暖技术和替代能源,将热水型太阳能采暖、地源热泵、低温发电技术有机的耦合在一起,构成太阳能浅层地热能综合利用系统,实现太阳能资源全年范围内最大化及跨季节的利用,采暖期采暖,非采暖期发电储能,同时还可以根据需要提供生活热水。有效的解决传统太阳能采暖系统中运行温度低,集热器安装面积大,需要增设辅助热源,蓄能困难与非采暖期热量过剩等技术难点,以及地源热泵采暖系统中冷热不平衡与初投资较高的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大学,未经天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61831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匹配低温井式核供热堆的供暖一次网系统
- 下一篇:深层地热间接供暖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