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易挥发的轻质油的卸车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20621354.7 | 申请日: | 2017-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700224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13 |
发明(设计)人: | 慕常强;范伟建;夏焕群;王兰君;翟士刚;慕云涛;范枫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7D7/66 | 分类号: | B67D7/66;B67D7/42;B67D7/32 |
代理公司: | 淄博佳和专利代理事务所37223 | 代理人: | 杨娜 |
地址: | 255400 山东省淄博***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挥发 轻质油 卸车 系统 | ||
技术领域
一种易挥发的轻质油的卸车系统,易挥发的轻质油卸车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铁路槽车运输仍是我国轻质油品运输的主要途径之一,在实际卸车过程中,因地形、工艺、气温、大气压等因素的影响,会导致气阻或抽空现象的发生,其后果是卸车时间延长影响生产,油品挥发损耗增大,严重者不能正常卸车,抽空还会造成离心泵和磁力泵的损坏。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有效克服了因气阻和输送泵抽空造成的卸车困难、保证了生产要求的卸车速度的易挥发的轻质油的卸车系统。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易挥发的轻质油的卸车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鹤管、与鹤管进液端连通的潜油泵以及与鹤管出液端连通的输送泵,潜油泵放置在火车槽车内,鹤管与输送泵之间设有缓冲罐,输送泵的进液端与缓冲罐的底部连通;
还包括真空罐,真空罐的进液端连接有抽底油软管,且真空罐的进液端与缓冲罐上部连通,真空罐的底部也与输送泵进液端连通,真空罐与缓冲罐之间以及真空罐与抽底油软管之间均设有阀门,真空罐和缓冲罐与输送泵之间也均设有阀门;
缓冲罐内设有缓冲罐液位检测单元,真空罐内设有真空罐液位检测单元,缓冲罐液位检测单元和真空罐液位检测单元均连接控制模块,控制模块与输送泵和潜油泵相连,缓冲罐内的液面高度大于等于500mm。
优选的,所述的输送泵包括主离心泵和副离心泵,主离心泵和副离心泵并联设置,控制模块同时与主离心泵和副离心泵相连,使缓冲罐和真空罐内高度稳定。
优选的,所述的输送泵的出液端连接有出口电磁阀,出口电磁阀与控制模块相连。
优选的,所述的主离心泵连接有变频器,副离心泵连接有软启动器,变频器与控制模块的信号输出端相连,软启动器的信号输入端与变频器的信号输出端相连。
优选的,所述的潜油泵的电机连接有电流控制器,电流控制器与控制模块相连。
优选的,所述的火车槽车连接有静电接地报警器,静电接地报警器与控制模块相连。
优选的,所述的缓冲罐液位检测单元为缓冲罐液位计,真空罐液位检测单元为真空罐高液位报警器,缓冲罐液位计和真空罐高液位报警器均与控制模块的信号输入端相连。
优选的,所述的真空罐的顶部连接有真空泵。
优选的,所述的控制模块包括PLC控制器、交换机以及控制系统操作站,PLC控制器与交换机相连,交换机与控制系统操作站相连。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1、本易挥发的轻质油的卸车系统的缓冲罐上部与真空罐连通,卸车过程中首先通过潜油泵和输送泵进行卸车,在卸车临近结束抽火车槽车内残液时,通过真空罐把残液抽出,避免了潜油泵抽空,从而避免了卸车量不足时气阻和输送泵抽空现象的发生,有效地克服了因气阻和输送泵抽空造成的卸车困难,保证了生产要求的卸车速度外,在改善卸车操作的安全性、节能降耗和降低操作强度等方面都有明显的优势;缓冲罐内的液面高度大于等于500mm,从而更好地保证了输送泵平稳的工作。
2、输送泵包括主离心泵和副离心泵,副离心泵用于辅助主离心泵抽取缓冲罐或真空罐内的轻质油,从而使缓冲罐和真空罐内维持稳定的液面。
3、利用变频技术对缓冲罐的液位进行控制,有效防止了缓冲罐抽空,也保证了主离心泵和副离心泵的安全。
4、通过电流控制器使潜油泵的运转时间得到了优化,有效改善了由于潜油泵空转造成轴温升高的问题,提高了轻质油卸车的安全系数。
5、静电接地报警器的作用是检测和消除静电,从而实现了对静电接地加持不良或鹤管震动造成接地不良情况进行有效的检测,并进行声光报警,给安全卸车提供了保证。
6、缓冲罐液位计能够实时监测缓冲罐内的液位,从而使缓冲罐内维持稳定的液位,真空罐高液位报警器能够避免真空罐内液位过高,从而造成物料损失和大气污染,从而保证了整个卸车过程的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挥发的轻质油的卸车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挥发的轻质油的卸车系统的控制系统图。
图中:1、火车槽车2、潜油泵3、缓冲罐4、输送泵5、真空罐6、抽底油软管7、鹤管。
具体实施方式
图1~2是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下面结合附图1~2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62135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