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工业用组合式X射线源组件的壳体构造有效
申请号: | 201720623060.8 | 申请日: | 2017-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6835436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02 |
发明(设计)人: | 朱海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IMD(北京)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G1/02 | 分类号: | H05G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智普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401 | 代理人: | 皋吉甫 |
地址: | 101318 北京市顺义区天竺空港经***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工业 组合式 射线 组件 壳体 构造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产生X射线的装置的壳体构造,尤其是一种工业用组合式X射线源组件的壳体构造。
背景技术
目前,常用的X射线发生器的构造是由操作控制器、高压变压器、高压电缆和X射线管组件连接而成。当发生器与电源接通后,通过操作控制器设定产生X射线所需要的高电压和X射线管阴极发射热电子需要的加热电流,高压变压器在操作控制器的指挥下产生直流高电压,通过高压电缆加载到X射线管的阴极和阳极,从而产生X射线。但是,随着X射线工业以及安检等方面的广泛应用,对于X射线发生器的小型化和移动性有着越来越多的需求。一般的由分体式构成的X射线发生器,由于体积过大,给实现移动式X射线机造成困难。而组合式X射线源组件不失为一种较好的解决方案。由于组合式X射线源组件是将产生X射线所必需的高电压发生装置与X射线管集成在一个密闭容器中而形成,而在X射线产生时,传输给组合式X射线源组件的电能中,99.5%转化为热能,导致其内部矿物绝缘油发热膨胀,因此,形成密闭容器的壳体的密封性及散热性则成为组合式X射线源组件性能优越的关键结构之一。尤其是在工业上的应用,要求组合式X射线源组件能够24小时x7天条件下连续使用,而不至于由于发热导致停机,工业用组合式X射线源组件对散热要求更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产生X射线的装置的壳体构造,尤其是工业用的将产生X射线所必需的高电压发生装置与X射线管集成在一个密闭容器中而形成组合式X射线源组件的壳体构造。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工业用组合式X射线源组件的壳体结构,所述壳体结构包括阴极端盖、阳极端盖及壳体,所述壳体具有两个开放端面;
所述壳体的外表面为齿形;
所述阴极端盖和阳极端盖分别扣合在壳体的两个开放端面上形成一密闭的容置空间;所述壳体的内部设有组合式 X 射线源组件,壳体的内部填充满矿物绝缘油;所述组合式 X 射线源组件包括高压发生装置及X射线管。
进一步地,所述阴极端盖或所述阳极端盖其中一个端盖包括盖体和体积补偿装置,所述体积补偿装置被体积补偿装置盖板压紧在所述盖体上;所述体积补偿装置盖板上设有通气孔;所述体积补偿装置耐油且受热变形。
进一步地,所述体积补偿装置的材料为耐油橡胶。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的材料为铝。
进一步地,所述阴极端盖或所述阳极端盖中另一个端盖上设置电路板,所述高压发生装置连接电路板;电路板通过电路板压板紧固在端盖上,电路板压板与端盖间有密封圈。
进一步地,所述阴极端盖和阳极端盖与壳体的接触面有沟槽,沟槽内嵌入密封圈。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的内表面有若干个连续突起。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与阴极端盖和阳极端盖扣合后通过紧固螺钉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高压发生装置在壳体一侧内表面固定,所述X射线管固定在壳体内相反于所述高压发生装置的另一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
(1)壳体构造使用的材料为铝,其重量是同样构造的钢材料的三分之一,而散热效率是钢材料的3倍;
(2)钢材料的壳体需要整体镀锡并焊接,工艺复杂,且存在环保问题;而本实用新型,不需焊接等加工;本实用新型采用拉伸成型,然后按照需要截成需要的长度,适宜规模化生产,生产效率高,且制造成本较低;
(3)壳体外表面为齿形构造,其表面积比光滑表面增加了近4倍,可以有效的增加组合式X射线源组件的散热效率。适用于在工业领域对X射线发生器小型化及连续使用有特殊要求的应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在图1中A-A处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在图1中B-B处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在图1中D-D处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在图4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在图2中E处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描述。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IMD(北京)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未经IMD(北京)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62306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上下位机通信的风光发电数据采集系统
- 下一篇:多功能转换工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