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机及其定子绝缘组件有效
申请号: | 201720624990.5 | 申请日: | 2017-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6742993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12 |
发明(设计)人: | 乔正忠;毛临书;邱小华;虞阳波;郝唯;康晓虎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美芝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K3/38 | 分类号: | H02K3/38;H02K3/52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201 | 代理人: | 黄德海 |
地址: | 528333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机 及其 定子 绝缘 组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机的定子绝缘组件以及具有该定子绝缘组件的电机。
背景技术
在低压或高功率电机应用场合,为适应永磁电机的调速范围,永磁电机的绕组一般具有多个并联支路数,从而导致绕组接头多。部分电机生产厂家通过在绕组接头套绝缘套管的方式制造较多接头的电机定子。然而,该种方式制造效率低、可靠性不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电机的定子绝缘组件,该定子绝缘组件制造效率高,可靠性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提出了一种电机。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定子绝缘组件,包括:端部绝缘部,所述端部绝缘部的外周壁上设置有供绕组导体通过的线槽且还设置有向外凸出的绕组接头归纳部,所述绕组接头归纳部包括:多个凸起部,所述多个凸起部与所述外周壁上限定出通线槽,且相邻的所述凸起部之间限定出归纳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定子绝缘组件,绕组接头归纳部可以将其附近区域的绕组接头进行归纳,这样可以使得绕组接头在端部绝缘部上有序的排布,从而可以提高定子的可靠性,以及制造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线槽的最小宽度Wmin与所述绕组导体的最大直径Dmax满足:Wmin≥Dmax。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绕组接头归纳部为多个且在所述外周壁上间隔开分布。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定子绝缘组件还包括:限位件,所述限位件分布在所述外周壁上且限制绕组接头的走向。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限位件为限位凸起,所述限位凸台为多个且在所述外周壁上分布。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定子绝缘组件还包括:槽内绝缘部,所述端部绝缘部为两个且分布在所述槽内绝缘部的轴向两端。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端部绝缘部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槽内绝缘部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两个所述端部绝缘部和所述槽内绝缘部为一体注塑成型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定子绝缘组件包括:两个绝缘筒,每个所述绝缘筒包括:所述端部绝缘部和一部分所述槽内绝缘部,两个所述绝缘筒对接以构成所述定子绝缘组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槽内绝缘部为绝缘纸。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机,包括所述的电机的定子绝缘组件。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定子绝缘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端部绝缘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装配有定子铁芯的定子绝缘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端部绝缘部和槽内绝缘部的配合示意图。
附图标记:
定子绝缘组件10;
端部绝缘部1;外周壁1a;内周壁1b;绕线部1c;
线槽11;
绕组接头归纳部2;凸起部21;通线槽22;归纳槽23;
限位凸起3;槽内绝缘部4;
绕组20;引出线3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参考图1-图4详细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机的定子绝缘组件10。
如图1、图2和图4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机的定子绝缘组件10可以包括:端部绝缘部1,端部绝缘部1的外周壁1a上设置有供绕组导体通过的线槽11,其中,线槽11分为入线槽和出线槽,入线槽可以允许绕组导体从端部绝缘部1的外周壁1a内侧向外伸出,出线槽可以允许绕组导体从端部绝缘部1的外周壁1a外侧向内伸出,线槽11为多个,如图1所示,端部绝缘部1包括:内周壁1b、绕线部1c和外周壁1a,绕线部1c可以用于绕线,绕线部1c为多个,多个绕线部1c分别连接在内周壁1b和外周壁1a之间,线槽11的最小宽度Wmin与绕组导体的最大直径Dmax满足:Wmin≥Dmax。由此,线槽11的宽度设计合理,绕线导体能够较好地通过线槽11,从而可以提高定子的制造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美芝制冷设备有限公司,未经广东美芝制冷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62499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机器人头部躯干连接结构
- 下一篇:一种两自由度串联伺服关节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