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调节的血管阻断夹有效
申请号: | 201720627194.7 | 申请日: | 2017-06-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769363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07 |
发明(设计)人: | 刘尧;王玲;彭慈军;曹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17/122 | 分类号: | A61B17/122 |
代理公司: | 贵阳中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52100 | 代理人: | 刘楠;李龙 |
地址: | 556000 贵***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握持端 弹簧 本实用新型 血管阻断 夹持端 可调节 医疗器械领域 钳形结构 网状结构 夹持 铰接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调节的血管阻断夹,所述阻断夹为类钳形结构,包括两个夹持端、两个握持端和弹簧,两个夹持端分别通过一个连接部与一个握持端固定连接,且两个连接部相铰接,两个夹持端的内侧均为网状结构,弹簧设置于两个握持端之间,且弹簧的两端分别固定于两个握持端上。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领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血管阻断夹,属于医疗器械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及医学的发展,过去很多无法开展的手术,现在全国各大医院都得到了很好的开展。尤其是各大器官移植及涉及大血管的手术。手术过程中,常常用到血管夹等器械,尤其在遇到大出血但现有的大多数血管钳存在使用不便、无法调节的缺陷,因此容易增加手术风险。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安全可靠,可调节夹持力度的血管阻断夹,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为解决上述问题,拟采用这样一种可调节的血管阻断夹,所述阻断夹为类钳形结构,包括两个夹持端、两个握持端和弹簧,两个夹持端分别通过一个连接部与一个握持端固定连接,且两个连接部相铰接,两个夹持端的内侧均为网状结构,弹簧设置于两个握持端之间,且弹簧的两端分别固定于两个握持端上。
前述血管阻断夹中,所述两个夹持端分别与与之对应的握持端相平行;
前述血管阻断夹中,还包括有卡位尺和“L”形控制杆,卡位尺上沿长度方向分布设置有多个卡位槽,卡位尺与两个握持端交叉设置,且卡位尺的一端固定于一个握持端上,“L”形控制杆的中部铰接于另一个握持端上,且“L”形控制杆的一端卡设于卡位尺的卡位槽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靠,能够根据需要实现血管的完全或部分阻断,很好地提高手术的安全性,且不易损伤血管,具有很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通过附图对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实施例:
参照图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可调节的血管阻断夹,所述阻断夹为类钳形结构,包括两个夹持端1、两个握持端2和弹簧3,两个夹持端1分别通过一个连接部4与一个握持端2固定连接,且两个连接部4相铰接,两个夹持端1分别与与之相连接的握持端2相平行,两个夹持端1的内侧均为网状结构,弹簧3设置于两个握持端2之间,且弹簧3的两端分别固定于两个握持端2上,卡位尺5上沿长度方向分布设置有多个卡位槽51,卡位尺5与两个握持端2交叉设置,且卡位尺5的一端固定于一个握持端2上,“L”形控制杆6的中部铰接于另一个握持端2上,且“L”形控制杆6的一端卡设于卡位尺5的卡位槽51内,“L”形控制杆6与其所在的握持端2之间还设置有第二弹簧。
使用方法:先按压两个握持端2,将血管放在两个夹持端1之间,此时,将“L”形控制杆6的端部卡在卡位尺5的卡位槽51内,两个夹持端1之间的加持力度和距离固定,而后,根据手术要求,调节“L”形控制杆6的端部卡在卡位尺5内的位置(卡在不同的卡位槽51内,两个夹持端1之间的加持力度和距离会发生变化)来调整是否完全阻断血管,以及阻断的多少,调节夹持力度时,可慢慢的按压两个握持端2,待达到要求后,就不再按压。松开血管夹时,仅需按压“L”形控制杆6的另一端,使“L”形控制杆6得端部脱离卡位尺5的卡位槽51,就可以凭借弹簧3的回弹力,将血管阻断夹打开,恢复血管血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未经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62719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血管外科用止血器
- 下一篇:动脉穿刺止血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