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驱动滚筒有效
申请号: | 201720627975.6 | 申请日: | 2017-06-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6743053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12 |
发明(设计)人: | 丁丽华;窦海峰;张旭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致研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K11/33 | 分类号: | H02K11/33;H02K7/1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1100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驱动 滚筒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化生产线及物料输送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驱动滚筒。
背景技术
目前在自动化生产线及物料输送领域中广泛使用了驱动滚筒,驱动滚筒的外形结构简洁美观,安装调试,维护极为方便,所以被广泛采用。但是就驱动滚筒本身而言,由于动力输出由内部电机的提供,导致内部结构却较为复杂,不同的内部结构布局造成不同的驱动滚筒的工艺装配性能。力学性能,散热性能,力矩输出性能,静音效果,密封性能等等。
目前市场电机滚筒普遍存在装配复杂,维修,维护繁琐的缺点,突出的问题标准化模块应用的程度低,维修维护时滚筒本体容易遭到破坏性拆除等缺点 。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驱动滚筒,为了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的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驱动滚筒,包括电机引出线、第一支撑单元、驱动单元、第二支撑单元、滚筒外壳和第二连接块;本实用新型采用模块化设计,各连接部件采用螺丝连接,部件以特殊形状的咬合等连接方法,在安装过程中,首先零件组装成部件,然后部件相互配合,模块化安装,操作方便,遇到故障需要维修时,可以方便地确定故障部位,提升维修的效率;有效解决了使用中装配复杂,维修,维护繁琐的缺点,改善拆卸时滚筒破坏性拆除等缺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驱动滚筒,其特征在于,一种驱动滚筒,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机引出线、第一支撑单元、驱动单元、第二支撑单元、滚筒外壳和第二连接块;所述第一支撑单元包括左端盖、第一轴档圈、第三轴承和左侧轴,所述左侧轴轴心孔内设有电机引出线与驱动单元连接,所述驱动单元包括电机固定轴、第一连接螺丝、电机、内齿圈、连接螺杆、电机固定外壳、固定螺母、第一轴承、齿轮减速机构、滚筒外壳、电机固定外壳端盖、力矩输出轴、第三轴挡圈、固定螺丝和第一连接块,所述电机固定轴、电机固定外壳和左侧轴通过焊接或者螺丝连接成整体驱动外壳,所述电机通过第一连接螺丝与电机固定轴和电机固定外壳固定连接,所述电机通过连接螺杆和固定螺母与内齿圈、电机固定外壳端盖固定连接,所述电机固定外壳端盖和电机固定外壳有螺丝连接,所述齿轮减速机构通过电机和电机固定外壳端盖固定限位安装,所述力矩输出轴通过固定螺丝与第一连接块固定连接,所述输出轴和第一连接块连接处配合平面用作扭矩传输,所述力矩输出轴置于第一轴承中,所述第一连接块和第二连接块相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块通过销钉与滚筒外壳可选用过盈配合以及粘结剂粘接的方式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单元包括第二轴挡圈、第二轴承、右端盖和右侧轴。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连接块和第二连接块两个连接块相互配合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二连接块与滚筒外壳上设有有通过销钉相配合的安装孔,方便安装、拆卸和维修保养。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电机固定轴上设有凸台,凸台保证了电机和电机固定轴之间的富余间隙,利于电机引出线的排线,并且起到固定电机的作用。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电机和电机固定外壳端盖通过连接螺杆连接,电机固定外壳和电机固定外壳端盖连接处设有配合缺口,并且电机固定外壳端盖和电机固定外壳有螺丝连接,共同确保齿轮减速机构和电机输出扭矩时电机固定外壳端盖不会转动,进而保证电机与电机固定外壳的相互固定。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力矩输出轴通过固定螺丝与第一连接块固定连接,力矩输出轴和第一连接块连接处设置有配合平面,通过第一连接块固定连接时,确保扭矩传送和组合牢固。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左端盖与滚筒外壳,右端盖与滚筒外壳,第二连接块与滚筒外壳的连接方式,可以为间隙、过渡以及过盈的配合连接方式,并可以使用销钉以及工业粘结剂加强链接强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电机固定轴和电机固定外壳的连接方式可选用焊接、螺纹连接、销钉连接、过盈配合的连接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驱动滚筒,包括电机引出线、第一支撑单元、驱动单元、第二支撑单元、滚筒外壳和第二连接块;本实用新型采用模块化设计,各连接部件采用螺丝连接,部件以特殊形状的咬合等连接方法,在安装过程中,首先零件组装成部件,然后部件相互配合,模块化安装,操作方便,遇到故障需要维修时,可以方便地确定故障部位,提升维修的效率;有效解决了使用中装配复杂,维修,维护繁琐的缺点,改善拆卸时滚筒破坏性拆除等缺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致研机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致研机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62797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汽车内饰顶棚制造装置
- 下一篇:汽车内饰顶棚自动化制造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