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改进顶针升降机构的全自动财务装订机有效
申请号: | 201720630057.9 | 申请日: | 2017-06-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7156739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30 |
发明(设计)人: | 张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华 |
主分类号: | B42B5/02 | 分类号: | B42B5/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421 | 代理人: | 林晓宏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莞市松***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改进 顶针 升降 机构 全自动 财务 装订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财务装订机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改进顶针升降机构的全自动财务装订机。
背景技术
财务装订是通过一圆形中空钻刀在文件边缘钻出一圆孔,然后通过驱动机构顶升一活动套设在一回转臂安装轴的转臂,使安装在转臂外端的顶针上升,通过上升的顶针将一切断出来的胶管自动置入圆孔中,最后通过上下热压铆头对胶管进行压铆,使胶管的上下两端分别形成一铆头,如中国发明专利号为“ZL201310353634.0”、专利名称为“一种全自动装订机”的中国发明专利所示,它是通过杠杆驱动顶针上升的,机架的底部枢接有一杠杆,杠杆的第一端延伸到驱动齿条组的下方,杠杆的第二端延伸到旋转后的下加热组件的下方,在下加热组件旋转至压铆位置后驱动齿条组下行的过程中驱动齿条组抵压杠杆的第一端而使杠杆的第二端将下加热组件向上抬升到加热铆接位置。它是通过驱动齿条组下行时抵压驱动杠杆的第一端,使杠杆的第二端上升而驱动顶针上升,在驱动齿条组接触杠杆的第一端的时候,驱动齿条组和杠杆的第一端之间是刚性接触存在硬性冲击,同时杠杆的第二端也会对安装顶针的转臂产生一个冲击,使安装有顶针的转臂突然上升并出现卡顿,转臂非常容易卡死在安装转臂的回转臂安装轴上,冲击以及伴随冲击过程产生的震动会影响装订机各机构的稳定性,缩短其使用寿命;在驱动齿条组向上移动复位的过程中,在驱动齿条组脱离杠杆的第一端的时候,杠杆的第一端突然失去平衡,杠杆的第二端会出现跳动和撞击,转臂同样容易卡死在回转臂安装轴,同时样会影响装订机各机构的稳定性,缩短其使用寿命,因此有必要给予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进顶针升降机构的全自动财务装订机,它结构简单,成本低,且解决了杠杆机构所存在冲击、震动和碰撞的问题,也解决了转臂的跳动和卡住的问题,运行稳定,消除噪音。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改进顶针升降机构的全自动财务装订机,包括机架、安装于装订台面下方的顶针机构、杠杆以及传动连接于装订机上部的传动机构的传动齿条,杠杆的第一端与顶针机构传动配合,装订台面的下方安装有一升降控制臂,升降控制臂中部枢接于机架,升降控制臂的第一端与传动齿条传动配合,升降控制臂的第二端和杠杆的第二端传动配合。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传动齿条的下端部设置有一吊牵滑轮,升降控制臂的第一端的内侧设置有传动配合部,传动配合部与吊牵滑轮传动配合。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升降控制臂第一端的内侧呈弯钩形状,传动配合部呈弧形面,在驱动杠杆上升或下降的过程中传动配合部始终钩搭于所述吊牵滑轮上部的轮面。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升降控制臂的第二端或杠杆的第二端设置有一升降控制部,升降控制部至少设置有一个稳停防撞控制区段。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升降控制部包括一限位控制槽或一凸轮限位传动结构,升降控制部至少设置有两个所述稳停防撞控制区段和一快速升降控制区段,两个稳停防撞控制区段分别连接在快速升降控制区段的两侧。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快速升降控制区段的圆弧半径/曲率大于所述稳停防撞控制区段的圆弧半径。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杠杆的第二端的外端部向下弯曲延伸并形成一所述升降控制部,升降控制部的中部开设有所述限位控制槽,所述升降控制臂的第二端设置有传动柱,在升降控制臂的旋转过程中传动柱来回滑动于限位控制槽中。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在所述顶针机构上升至极限停止位置时,所述传动柱移向所述限位控制槽的左端部且传动柱与限位控制槽的左端部之间留设一定的距离;在所述顶针机构下降至极限停止位置时,所述传动柱移向所述限位控制槽的右端部且传动柱与限位控制槽的右端部之间留设一定的距离。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杠杆的第一端的外端部向下弯曲并形成一抬升部,抬升部的顶部呈弧形,抬升部间隔安装有若干支撑滑轮,支撑滑轮上部的轮面凸出在抬升部的顶面;所述顶针机构设置有转臂安装轴和转臂,转臂的内端部活动套设于转臂安装轴,转臂外端部设置有顶针,转臂安装轴安装有弹簧,弹簧上端抵顶于机架、下端抵顶于转臂的内端部,在转臂套接铆管并旋转至抬升部的上方后位于抬升部内端的支撑滑轮抵压于转臂的外端部的底面;所述杠杆第一端的作用力臂为第一力臂,杠杆第二端的作用力臂为第二力臂,第二力臂为第一力臂的1.2~3.5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华,未经张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63005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