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居民楼安全逃生舱有效
申请号: | 201720630118.1 | 申请日: | 2017-06-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716886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03 |
发明(设计)人: | 张力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力敏 |
主分类号: | A62B31/00 | 分类号: | A62B31/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32207 | 代理人: | 高桂珍 |
地址: | 221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居民楼 安全 逃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设计一种安全逃生舱,尤其是一种居民楼安全逃生舱。
背景技术
从人类起源开始便不断的与自然进行着顽强的抵抗,亿万年过去了,社会、科技在飞速发展,人类文明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在自然灾害面前,人的生命依旧脆弱、渺小;地震、洪水、台风、火灾等等都可以在瞬间夺取了亿万人的生命,从古代开始挖穴而居开始,我们便开始探求生命的庇护所,而现阶段用于地震、火灾、洪水等自然灾害的家用安全舱较少,仅有的一些家用安全舱却存在着功能单一、安全性与适用性差、占用空间,切在非灾害情况下基本没有用处,形成一定的资源浪费。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阶段的家用安全舱普及率底,且存在功能单一、安全性与适用性差以及占用空间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居民楼安全逃生舱,该一种逃生舱结构紧凑新颖,防火、防水电;其在自然灾害发生时能够当做紧急的避难逃生场所,不仅功能强大,安全性较高,而且不占用空间,可在灾害多发区推广使用。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居民楼安全逃生舱,包括:墙体上滑道,舱体,舱体顶部滑轨,透明减震层,扶手,小门,安全气囊,靠椅,储藏箱,释放把,大门,舱体下滑轨,墙体下滑道,固定钩,弹射装置,铰接把,连接轴,“X”形支撑架;一种居民楼安全逃生舱在居民楼朝外一侧的窗户的上下墙体上分别安装有墙体上滑道以及墙体下滑道;墙体上滑道以及墙体下滑道通过舱体上滑轨以及舱体下滑轨与舱体相滑动连接;
所述舱体为一个矩形的舱体,舱体的前后面均有透明的安全玻璃门组成,每块安全玻璃的外部均有高强度的“X”形支撑架相互支撑连接;所述舱体的内部,均设置有透明减震层、扶手以及靠椅;所述舱体与窗户墙体相连接的一面为能够打开的大门,大门用于平时或是灾难时进出舱体,而与大门相对的安全玻璃上则设置有能够打开的小门,小门则用于日常的通风换气;所述舱体的内部底层设置有储藏箱,储藏箱用于储存水、食物、药品、蓄电池等一些逃生需要的物品;所述舱体的外层均设置有安全气囊;当舱体在弹出受到冲击时,安全气囊会自动弹出,防止舱体下落着地时受到重创,在舱体安全着陆后,安全气囊通过排气孔将气体排出,人们便可安全从安全舱中逃离;
所述安全玻璃上贴有碳纤维膜,使得安全玻璃不仅耐撞而且防爆、体轻;
所述舱体平时被固定钩卡住,使其不掉落,类似阳台的功能来使用,在发生火灾、地震、洪水等需要逃生的情况时,踏动释放把,固定钩打开舱体被整个弹射出建筑主体,在弹出的瞬间,装于舱体外表面的安全气囊点火引燃氮气发生剂,使产生的氮气迅速充满安全气囊,将舱体整个包裹起来,在安全安全气囊的缓冲作用下使得舱体可以安全落地,在舱体安全着陆后,安全气囊通过排气孔将气体排出,人们便可安全从安全舱中逃离;同时在地震、洪水等大型灾害后,舱体可由当地政府回收,组织统一安放于避难广场,每一个舱体即为一个避难单元,经过简单改造即可作为灾后的临时避难空间使用,部分可改造为除居住功能外的其他功能使用如餐饮空间、卫生间等。
所述舱体的底部与安装在墙体上墙体下滑道滑动连接,在舱体下滑轨上安装有弹射装置,弹射装置的固定钩勾挂在舱体底部的沟槽中,使舱体牢固稳定;弹射装置的释放把伸入舱体内部,使用时,用脚踏动释放把,弹射装置的固定钩即能够脱离舱体,从而使弹射装置发力,即能够把舱体弹射出去。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 该一种逃生舱结构紧凑新颖,防火、防水电;其在自然灾害发生时能够当做紧急的避难逃生场所,不仅功能强大,安全性较高,而且不占用空间,可在灾害多发区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原理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安全气囊打开后的结构原理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X”形支撑架结构原理示意图。
图中:1.墙体,2.墙体上滑道,3.舱体,4.舱体上滑轨,5.透明减震层,6.扶手,7.小门,8.安全气囊,9.靠椅,10.储藏箱,11.释放把,12.大门,13.舱体下滑轨,14.墙体下滑道,15.固定钩,16.弹射装置,17.铰接把,18.连接轴,19.“X”形支撑架。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力敏,未经张力敏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63011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火灾隔离屋
- 下一篇:一种纯机械井下救援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