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纤维素纤维微纳化制备装置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20631872.7 | 申请日: | 2017-06-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8659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09 |
发明(设计)人: | 蒋金云;蔡建臣;帅仁明;王梦凡 | 申请(专利权)人: | 衢州学院 |
主分类号: | D21C5/00 | 分类号: | D21C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和信华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90 | 代理人: | 胡剑辉 |
地址: | 324000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纤维素 纤维 微纳化 制备 装置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纤维素纤维微米或纳米化制备装置系统领域,主要涉及一种纤维素纤维微纳化制备装置系统。
背景技术
纤维素是自然界中最丰富的可生物降解的高分子材料,主要成分是葡萄糖等碳水化合物,其主要来源是自然界中的植物以及一些特殊的生物,在纤维素的制备领域,常用的植物纤维原料有亚麻纤维、竹纤维、椰子壳纤维、秋葵纤维、花叶芦竹纤维、黄麻纤维、芦苇草纤维、秸秆纤维等,个别的细菌、动物、真菌、海藻等也能生成纤维,上述纤维被制备成微纳米纤维应用于复合材料中或作为增强与高分子材料复合。通过研究发现纤维素原料制备得到的纳米纤维素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以及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好,可再生并降解等优点,此外,纤维素的可分散性也较好。所以纳米纤维素被广泛应用于建筑材料、生物医学材料、食品药品材料、可降解包装材料等领域。随着煤炭等不可资源的严重匮乏和人们对环保的日益重视,有效利用这种丰富的绿色可再生资源,利用新技术、新工艺制备微纳米纤维素或溶解再生纤维素得到膜材料、凝胶材料以及对其进行复合和改性得到界面性好、溶解性好、降解快的新材料对纤维素的应用范围可以大幅度的提高,使其能真正代替日常生活中的多数材料,从而提高附加价值。
天然纤维素都是以片状的形式存在的,然而片状纤维素在材料应用上受到很大的限制,因此,必须对纤维素进行分散,使之成为微纳米尺度的线型分散物,而目前采用的工艺方法和分散系统都很复杂,无法实现产业化的微纳纤维素制备。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纤维素纤维微纳化制备装置系统,该系统将纤维素溶胀、分散、研磨等机械处理过程形成一个自动化流程系统,节省了人力资源、系统结构简单、易操作,可实现纤维素自动化微纳纤维处理过程。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设计方案是:一种纤维素纤维微纳化制备装置系统,包括加温溶胀池1,所述加温溶胀池1上安装有溶胀加热器2,所述加温溶胀池1与抽滤装置5相连,所述抽滤装置5上安装有滤网3,所述抽滤装置5一端通过抽入导管4与加温溶胀池1相连,所述抽滤装置5另一端安装有抽出导管6,所述抽滤装置5通过传送台7与挤压装置8相连,所述挤压装置8内安装有挤压螺杆9,所述挤压装置8上安装有挤压加热器10,所述挤压装置8与分散装置12相连,所述分散装置12内安装有螺旋刀片13和分散毛刷11,所述分散装置12与研磨装置15相连,所述研磨装置15上安装有研磨模具16和自循环系统14,所述研磨装置15与收料装置17相连。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设计方案中,所述抽滤装置5上安装有滤网3,所述滤网3网目为200-500。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设计方案中,所述研磨装置15上安装有研磨模具16,所述研磨模具16内为相互配合的两个研磨齿轮。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设计方案中,所述研磨装置15上安装有自循环系统14,所述自循环系统14对研磨的纤维素纤维进行循环抽送,达到重复多次研磨效果。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纤维素纤维微纳化制备装置系统,该系统将纤维素溶胀、分散、研磨等机械处理过程形成一个自动化流程系统,节省了人力资源、系统结构简单、易操作,可实现纤维素自动化微纳纤维处理过程,也为微纳纤维素的产业化应用提供一条新的思路。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纤维素纤维微纳化制备装置系统结构图,其中1-加温溶胀池,2-溶胀加热器,3-滤网,4-抽入导管,5-抽滤装置,6-抽出导管,7-传送台,8-挤压装置,9-挤压螺杆,10-挤压加热器,11-分散毛刷,12-分散装置,13-螺旋刀片,14-自循环系统,15-研磨装置,16-研磨模具,17-收料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附图和具体设计方案,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设计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专利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衢州学院,未经衢州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63187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造纸碎浆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用于造纸的烘干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