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热泵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633127.6 | 申请日: | 2017-06-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7019329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16 |
发明(设计)人: | 穆文忠;宋加明;邰勇;王学友 | 申请(专利权)人: | 泰州市中天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5B13/00 | 分类号: | F25B13/00;F25B4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12 | 代理人: | 谈杰 |
地址: | 225400 江苏省泰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流体加热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热泵装置。
背景技术
井口热泵在冬季制热运行时,室外侧容易出现结霜的问题,结霜一方面会导致空调换热性能的衰减,另外一方面频繁的除霜会对用户的舒适性体验带来不利的影响。行业内也提出了很多除霜方法,比如四通阀换向除霜、蓄热除霜、热旁通除霜等。但是结霜的情况依然存在,性能衰减和舒适性差的情况仍然得不到很好的解决。
现有专利CN204665779U公开了该热泵系统包括 :压缩机;蓄热装置,设置在压缩机外,并吸收压缩机的热量 ;室外换热器,通过四通阀与压缩机连接 ;蓄热装置通过第一连接管连接至室外换热器的入口端,并向室外换热器的入口端提供热量。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热泵系统,能够实现有效抑制室外换热器结霜,延长室外换热器的除霜周期甚至做到制热无霜运行。只能一个方向蓄热,而目前在使用的过程中不能自动调节蓄热方向,随时满足使用的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的热泵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热泵装置,包括压缩机、蓄热装置、室外换热器和节流装置;所述蓄热装置设置在所述压缩机外,并吸收所述压缩机的热量;所述室外换热器与所述压缩机连通;所述蓄热装置通过第一连接管连接至所述室外换热器的入口端,并向所述室外换热器的入口端提供热量;所述节流装置通过第二连接管连接至所述蓄热装置,所述蓄热装置通过所述第一连接管连接至所述室外换热器的入口;
所述蓄热装置包括盒体、导热管、底板和安装在底板上表面中间位置的支架;所述支架的顶端与盒体固定连接,所述底板的内部设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导热管通过导线连接;所述导热管之间相互平行设置;所述导热管的两端水平或者垂直地固定在盒体边框的内壁,所述边框上设有多个换热板,所述换热板的两端可翻转地固定在盒体边框的内部,且置于导热管的一侧,在所述盒体的边框上设有用于调节换热板翻转角度的调节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盒体的边框两侧均设有耐高温金属保护网罩。
进一步地,盒体为长方形或者圆形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热泵装置还包括第三连接管,所述第三连接管与所述蓄热装置并联,所述第三连接管的第一端连接至所述节流装置的出口端,所述第三连接管的第二端连接至所述第一连接管的出口端,所述第三连接管上设置有控制所述第三连接管通断的第三控制阀。
进一步地,所述热泵装置还包括检测单元,用于检测室外换热器的工作状态 ;控制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检测单元检测到的所述室外换热器的工作状态控制蓄热装置与所述室外换热器的入口端之间的连接管道的通断。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结构简单易操作、安装方便;可调节蓄热的角度满足不同时候的工作需求,实用效率高且不浪费资源。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热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的蓄热装置的截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的蓄热装置部分的左视图。
图1至图3的各标注为:1压缩机、2蓄热装置、3室外换热器、4节流装置、5第一连接管、6第二连接管、7第三连接管、201长方形盒体、202导热管、203底板、204支架、205换热板、206调节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热泵装置,包括压缩机1、蓄热装置2、室外换热器3和节流装置4;所述蓄热装置2设置在所述压缩机1外,并吸收所述压缩机1的热量;所述室外换热器3与所述压缩机连1通;所述蓄热装置2通过第一连接管5连接至所述室外换热器3的入口端,并向所述室外换热器3的入口端提供热量;所述节流装置4通过第二连接管6连接至所述蓄热装置2,所述蓄热装置2通过所述第一连接管5连接至所述室外换热器3的入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泰州市中天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泰州市中天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63312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