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真空泡单元有效
申请号: | 201720633335.6 | 申请日: | 2017-06-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6849763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05 |
发明(设计)人: | 王海国;顾正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川浪电气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33/664 | 分类号: | H01H33/664;H01H33/666 |
代理公司: | 北京商专永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400 | 代理人: | 邢若兰,高之波 |
地址: | 215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空泡 单元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设及一种电力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接触器装置的真空泡单元。
背景技术
传统的接触器装置,组装较为复杂,需要的空间较大,需要的电压也非常的大,耗能较大。并且传统的接触器装置都是用于控制单路线路的通断,需要控制多路电路的通断时,其同步性不够理想。
传统的接触器装置分断速度通常在100毫秒以上,分断速度不够迅速。而且传统的思想一直认为,在接触器装置的真空泡单元中,都是静端固定,驱动动端运动,从而实现接触器装置的通断,但是这种方式,会导致分断速度无法有效提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的一个或多个。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接触器装置的真空泡单元,包括静端顶杆、动端顶杆、真空管、静端接触部和动端接触部;静端接触部和动端接触部均位于真空管内,静端接触部位于所述静端顶杆的一端,动端接触部位于所述动端顶杆的一端,静端接触部和动端接触部相对设置,静端顶杆和动端顶杆均为导电材质制成;
所述动端顶杆被固定于一壳体上,所述静端顶杆被外力驱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静端顶杆远离所述静端接触部的一端上设有固定螺母,固定螺母的朝内一侧设有第一挡片和第二挡片。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挡片和第二挡片之间设有弹簧组件。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静端顶杆上还设有导电片。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真空管套设于所述静端顶杆和动端顶杆上,所述真空管的一端与所述静端顶杆固定连接,所述动端顶杆上套设有波纹管,所述波纹管的一端与所述动端顶杆连接,所述波纹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真空管的另一端相连接。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弹簧组件包括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弹簧的直径,所述第一弹簧套设于所述第二弹簧的外部,所述第二弹簧套设于所述静端顶杆上。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第一挡片上设有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第一弹簧的外径相适应。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第一挡片上设有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二限位部与所述第二弹簧的内径相适应。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静端顶杆套设有套筒。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弹簧组件再套设于套筒上。
在传统的技术思维当中,真空泡单元的使用,都是让静端顶杆保持固定不动,驱动动端顶杆,从而实现真空泡的通断。但是在本实用新型当中,创造性的将所述动端顶杆与所述壳体固定设置,将所述静端顶杆与能够转动的卡合部的卡口相连接。也就是动端顶杆不动,创造性的驱动静端顶杆运动,静端顶杆运动的过程当中,也会同时带动真空管一起运动,整体的运动惯性更大,运动会更加迅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接触器装置的结构原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接触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接触器装置的固定槽单元的一个角度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接触器装置的固定槽单元的又一个角度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接触器装置的固定槽单元的再一个角度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接触器装置的固定槽单元的真空泡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接触器装置的第一挡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至7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接触器装置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7所示,接触器装置,包括壳体1、第一接线端子2、第二接线端子3、触发单元4、固定槽单元5和多个真空泡单元6。本实用新型主要可以用于三相电的通断控制,即需要三个真空泡单元6,本实施例当中,也是采用三相电进行解释说明。当然,在不改变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也可以只采用两个真空泡,用于两相电的通断控制。
其中,第一接线端子2、第二接线端子3的数量均与真空泡单元6的个数相对应,即每个真空泡单元6,都会对应一个第一接线端子2和一个第二接线端子3。所述第一接线端子2用于与外部线头相连接,所述第二接线端子3用于与外部线头相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川浪电气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川浪电气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63333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