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木炭引燃桶有效
申请号: | 201720635478.0 | 申请日: | 2017-06-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4423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30 |
发明(设计)人: | 徐梓畅;李海晴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梓畅 |
主分类号: | F23Q13/04 | 分类号: | F23Q13/0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济纬天专利代理有限公司11429 | 代理人: | 宋震 |
地址: | 272000 山东省济宁市任***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木炭 引燃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引燃桶,尤其涉及一种木炭引燃桶。
背景技术
目前烧烤的时候需要将木炭引燃,这时候会用到引燃桶。先将引燃物放地面点燃,然后将装有木炭的引燃桶放在引燃物上,就可以将木炭快速点燃。或者直接将木炭放入引燃桶,或者将引燃桶放在用煤气灶上直接加热点燃。点燃的木炭再放入烤炉即可实现烧烤。传统引燃桶包括引燃桶本体、把手和接碳网,其中接碳网是一块开有圆形引燃孔的金属板,当采用将引燃桶放在用煤气灶上直接加热点燃的方式时,火与碳的接触面积小,不能更快点燃木炭;且金属板通过铆钉钉在引燃桶本体上,由于长时间高温情况下,经常出现底盘脱落情况。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木炭引燃桶,更适合采用将引燃桶放在用煤气灶上直接加热点燃的方式,不但增大了火与碳的接触面积,能更快点燃木炭,其次也可避免出现掉底的危险。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提出的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木炭引燃桶,包括引燃桶本体1、把手2和接碳网3,所述把手2设置在所述的引燃桶本体1的一侧,并沿竖直方向固定安装;所述接碳网3水平设置在所述的引燃桶本体1内,位于所述的引燃桶本体1的下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碳网3包括中心环圈31、依次同心地设置于中心环圈31外侧的第一同心环圈32、第二同心环圈33,所述中心环圈31、第一同心环圈32和第二同心环圈33之间通过连筋4连接。
所述的引燃桶本体1为上端及下端开口的桶状结构。
所述的连筋4外侧端部弯折形成挂环5,挂环5的端部与第二同心环圈33固定连接,引燃桶本体1上开设有与挂环5位置相对应的安装孔6,挂环5插入安装孔6内,不可拆卸但是安装稳定。
所述的连筋4外侧端部弯折形成挂环5,挂环5的端部与第二同心环圈33固定连接,引燃桶本体1上开设有与挂环5位置相对应的安装孔6,安装孔6上一体设置有插头凸起7,插头凸起7插入挂环5内,可拆卸便于更换。
所述的引燃桶本体1包括前面板11、后面板12、左面板13、右面板14,所述前面板11、左面板13、后面板12和右面板14之间通过可折叠的连接件活动连接,前面板11、左面板13、后面板12、右面板14围成一个截面为方形的桶体,所述前面板11和后面板12的中部呈竖向的可折叠结构,使前面板11和后面板12向外或向内折叠。
所述的可折叠的连接件为合页15。
所述的中心环圈31、第一同心环圈32、第二同心环圈33的截面均为方形,所述前面板11、后面板12、左面板13、右面板14的内壁上均一体设置有托架16,第二同心环圈33挂接在L型托架16上,可拆卸便于更换。
一种木炭引燃桶,还包括防烫板8,所述防烫板8纵向设置在引燃桶本体1上,把手2固定在防烫板8上,防烫板8顶部还设置有提手9,倾倒引燃的木炭时,一手抓把手2,另一只手抓提手9,好操作,不易失手。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1、接碳网包括中心环圈、依次同心地设置于中心环圈外侧的第一同心环圈、第二同心环圈,所述中心环圈、第一同心环圈和第二同心环圈之间通过连筋连接,与开有圆形引燃孔的金属板相比,增大了火与碳的接触面积,能更快点燃木炭。2、连筋外侧端部弯折形成挂环,挂环的端部与第二同心环圈固定连接,引燃桶本体上开设有与挂环位置相对应的安装孔,挂环插入安装孔内;或者安装孔上一体设置有插头凸起,插头凸起插入挂环内,采用上述安装方式,均不会在出现掉底的危险。3、引燃桶本体所述桶体包括前面板、后面板、左面板、右面板,所述前面板、左面板、后面板和右面板之间通过可折叠的连接件活动连接,前面板、左面板、后面板、右面板围成一个截面为方形的桶体,所述前面板和后面板的中部呈竖向的可折叠结构,使前面板和后面板向外或向内折叠,将引燃桶本体内的接碳网取出,引燃桶本体可实现压缩折叠,占用空间小,方便携带。4、防烫板纵向设置在引燃桶本体上,把手固定在防烫板上,防烫板顶部还设置有提手,倾倒引燃的木炭时,一手抓把手,另一只手抓提手,好操作,不易失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方式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2是接碳网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插头凸起的安装位置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方式的俯视图;
图5是现有的接碳网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梓畅,未经徐梓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63547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打火机指尖陀螺
- 下一篇:一种用于放热焊接的新型电子点火控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