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密封型直流接触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20636473.X | 申请日: | 2017-06-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686440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09 |
发明(设计)人: | 黄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洲凯创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50/44 | 分类号: | H01H50/44;H01H50/5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12000 湖南省株洲市天元区仙***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密封 直流 接触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气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密封型直流接触器。
背景技术
直流接触器是用在直流回路中的一种接触器,与交流接触器对应。其工作原理为当接触器线圈通电后,线圈电流产生磁场,使静铁心产生电磁吸力吸引动铁心,并带动触点动作:常闭触点断开,常开触点闭合,两者是联动的。当线圈断电时,电磁吸力消失,衔铁在释放弹簧的作用下释放,使触点复原:常开触点断开,常闭触点闭合。因此线圈不变时,其接触器断开的电压值是不变的,单个接触器只能适用有限的电器,因此固定的线圈数致使接触器的使用受到限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通过多级接入线圈的结构,能够通过改变接入电路线圈的多少,从而实现控制接触器断开电压的大小,以便于根据电器的电压阈值,选择接入线圈数,达到保护电器的目的,并扩大了其适用范围。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密封型直流接触器,包括静触点、灭弧罩、推杆装置、动触点、衔铁、接线柱、弹簧、铁芯、多级接入线圈、下壳体和安装座,安装座设置在下壳体上,多级接入线圈设置在下壳体的内部,铁芯设置在多级接入线圈中间,衔铁设置在铁芯的上方,弹簧设置在衔铁与铁芯之间,静触点设置在安装座上,推杆装置设置在安装座的内部,动触点设置在推杆装置上,灭弧罩设置在安装座的顶部,接线柱设置在静触点上。
优选的,所述推杆装置包括推杆和复位弹簧,复位弹簧嵌套在推杆上。
优选的,所述多级接入线圈包括陶瓷柱、铜丝绕组、接入点A、接入点B、接入点C和接入点D,铜丝绕组缠绕在陶瓷柱上,接入点A、接入点B、接入点C和接入点D连接在铜丝绕组的不同位点上。
优选的,所述安装座与静触点之间设置有密封圈。
优选的,所述接线柱为螺丝钉结构,包括螺柱和螺母,螺柱设置在静触点上,螺母嵌套在螺柱上。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密封型直流接触器,通过多级接入线圈的结构,能够通过改变接入电路线圈的多少,从而实现控制接触器断开电压的大小,以便于根据电器的电压阈值,选择接入线圈数,达到保护电器的目的,并扩大了其适用范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多级接入线圈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静触点;2、灭弧罩;3、推杆装置;4、动触点;5、衔铁;6、接线柱;7、弹簧;8、铁芯;9、多级接入线圈;10、下壳体;11、安装座;12、推杆;13、复位弹簧;14、陶瓷柱;15、铜丝绕组;16、接入点A;17、接入点B;18、接入点C;19、接入点D;20、密封圈;21、螺柱;22、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
图1-2出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一种密封型直流接触器,包括静触点1、灭弧罩2、推杆装置3、动触点4、衔铁5、接线柱6、弹簧7、铁芯8、多级接入线圈9、下壳体10和安装座11,安装座11设置在下壳体10上,多级接入线圈9设置在下壳体10的内部,铁芯8设置在线多级接入线圈9中间,衔铁5设置在铁芯8的上方,弹簧7设置在衔铁5与铁芯8之间,静触点1设置在安装座11上,推杆装置3设置在安装座10的内部,动触点4设置在推杆装置3上,灭弧罩2设置在安装座11的顶部,接线柱6设置在静触点1上,所述推杆装置3包括推杆12和复位弹簧13,复位弹簧13嵌套在推杆12上,所述安装座11与静触点1之间设置有密封圈20,所述接线柱6为螺丝钉结构,包括螺柱21和螺母22,螺柱21设置在静触点1上,螺母22嵌套在螺柱21上。
结合图2所示多级接入线圈9包括陶瓷柱14、铜丝绕组15、接入点A16、接入点B17、接入点C18和接入点D19,铜丝绕组15缠绕在陶瓷柱14上,接入点A16、接入点B17、接入点C18和接入点D19连接在铜丝绕组15的不同位点上。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过程为:根据电器断开电压的大小接入电路不同的线圈数,以达到铁芯产生磁场的大小,而铁芯能够吸住衔铁断开电路的力是不变的,因此当线圈数量较少时,就需要在电路中加载更大的电压,否则反之,本装置即可控制电路的断开电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洲凯创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株洲凯创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63647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