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手机用防静电电容式触摸屏有效
申请号: | 201720637200.7 | 申请日: | 2017-06-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6805508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26 |
发明(设计)人: | 张书良;李瑞凯;朱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温州海蓝工业设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44 | 分类号: | G06F3/04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5014 浙江省温州市瓯***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手机 静电 电容 触摸屏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容式触摸屏,尤其是涉及一种手机用防静电电容式触摸屏。
背景技术
电容式触摸屏的类型分为表面式电容触摸屏和投射式电容触摸屏两种。常用的是表面式电容触摸屏,它的工作原理简单、价格低廉、设计的电路简单,但难实现多点触控。投射式电容触摸屏却具有多指触控的功能。这两种电容式触摸屏都具有透光率高、反应速度快、寿命长等优点,缺点是:随着温度、湿度的变化,电容值会发生变化,导致工作稳定性差,时常会有漂移现象,需要经常校对屏幕,且不可佩戴普通手套进行触摸定位。电容式触摸屏技术是利用人体的电流感应进行工作的。电容式触摸屏是一块四层复合玻璃屏,当手指触摸在金属层上时,由于人体电场,用户和触摸屏表面形成以一个耦合电容,对于高频电流来说,电容是直接导体,于是手指从接触点吸走一个很小的电流。这个电流分别从触摸屏的四角上的电极中流出,并且流经这四个电极的电流与手指到四角的距离成正比,控制器通过对这四个电流比例的精确计算,得出触摸点的位置,可以达到99%的精确度,具备小于3ms的响应速度。
但是市面上现有的电容式触摸屏不具备防静电功能,不能阻隔屏幕蓝光,人们长时间对着屏幕容易使眼睛疲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电容式触摸屏不能防止静电、不能防蓝光的缺陷,提供一种手机用防静电电容式触摸屏,从而解决上述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手机用防静电电容式触摸屏,包括非可视区、可视区、防静电层、PET膜、胶层、导电ITO涂层和玻璃导电层,所述非可视区的四角为圆弧形状,所述可视区位于非可视区中部,所述防静电层下方设有PET膜,所述PET膜下方设有胶层,所述胶层内设有导电胶,所述胶层下方设有感应电极,所述感应电极下方设有导电ITO涂层,所述感应电极下方设有驱动电极,所述驱动电极两侧设有驱动引线,所述驱动电极下方设有玻璃导电层。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防静电层为无色透明材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导电胶为ACF胶。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胶层为OCA光学胶。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玻璃导电层为屏蔽层。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PET膜为防蓝光保护膜。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非可视区的PET膜表面有图案。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种手机用防静电电容式触摸屏,通过防静电层的设置可以防止手机屏幕上的静电,胶层为OCA光学胶,具有无色透明、光透过率在90%以上、胶结强度良好的特性,导电ITO涂层是一种高透过率的导电材料,PET膜为防蓝光保护膜,可以有效阻隔紫外光射线、短波蓝光射线、柔和炫目光源刺激,保护人的视力,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且设计合理,适合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非可视区;2、可视区;3、防静电层;4、PET膜;5、胶层;6、驱动引线;7、导电胶;8、导电ITO涂层;9、驱动电极;10、玻璃导电层;11、感应电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手机用防静电电容式触摸屏,包括非可视区1、可视区2、防静电层3、PET膜4、胶层5、导电ITO涂层8和玻璃导电层10,非可视区1的四角为圆弧形状,可视区2位于非可视区1中部,防静电层3下方设有PET膜4,PET膜4下方设有胶层5,胶层5内设有导电胶7,胶层5下方设有感应电极11,感应电极11下方设有导电ITO涂层8,感应电极11下方设有驱动电极9,驱动电极9两侧设有驱动引线6,驱动电极9下方设有玻璃导电层1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温州海蓝工业设计有限公司,未经温州海蓝工业设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63720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轮罩(如意)
- 下一篇:入户门门扇(一帆风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