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进料口手动切割工装有效
申请号: | 201720637797.5 | 申请日: | 2017-05-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53167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02 |
发明(设计)人: | 陆银川;俞泉明;于茂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科丽特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6F3/06 | 分类号: | B26F3/06;B26D7/01;B26D5/10;B23D2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5301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进料 手动 切割 工装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切割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进料口手动切割工装。
背景技术
在特殊标识结构切割制造业中,经常使用到钢板或其他平板加工工件,此类工件多是通过切割机械切割得到,现有的切割机械多为单支切割,切割速度慢,精度低。
目前,国内的切割工装主要利用电机或者气泵来控制切割装置,这大大的提高了效率和节省了工人的工作时间,但是这些切割工装对于不同形状的加工工件调节起来比较困难,为了更方便的实现应对各种形状的加工工件,我们设计了一种更简便的手动式的进料口切割工装。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纯靠手动来切割材料的切割工装。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进料口手动切割工装,包括切割固定槽5,固定锁紧装置1,第一切割装置7和第二切割装置8;所述的固定锁紧装置1包括位于切割固定槽5,上方的固定板4,构成旋压结构的第一至第五连接杆,以及与第三连接杆连接的带手柄的第一按压杆14,所述的第一连接杆10一端轴连在切割固定槽的前方,另一端轴连有第二连接杆,同时轴连有第三连接杆12,第三连接杆的中间轴连有第四连接杆13,另一端轴连有第二连接杆11中间段,第二连接杆的末端连接有固定板,固定板设置在切割固定槽的上方,所述第一切割装置和第二切割装置的驱动方式为手动驱动,所述的切割固定槽5内部槽的形状和尺寸与待切割材料的形状和尺寸一致;所述的第一切割装置7和第二切割装置8为相同的对称结构,包括连接两个相同的切割结构的第二按压杆9,构成旋压结构的第七至第九连接杆和位于第十连接杆2端部的垂直切割刀头6,所述的第七连接杆16一端轴连在切割固定槽的前方,同时轴连有第八连接杆17,第七连接杆16另一端连接有第十连接杆2,第八连接杆的中间轴连有第九连接杆18,另一端轴连有第二连接杆切割装置的第二按压杆9。
所述的垂直切割刀头6左端面为垂直向下的平面刀口。
所述的切割固定槽5的形状根据待切割材料的形状改变而改变。
所述的固定锁紧装置1根据待切割材料形状改变而调节。
所述的垂直切割刀头上安装有电热切割刀片,刀片的上端面为平面刀口。
所述的电热切割刀片包括上大下小的刀片本体,所述刀片本体的上端部设有向刀片本体下端延伸的中心槽,所述中心槽的两侧由下至上逐渐张开,形成一个锐角,所述中心槽的开口两侧壁分别设有一卡接台阶;所述刀片本体的一侧设有向刀片本体的下端连续延伸的刀刃,所述刀片本体的下端刀刃与所述刀片本体的侧边刀刃形成一个角度;所述刀片本体为钨钢构件或高速钢构件;所述刀片本体的上端为安装部。
所述的切割工装包括切割固定槽,固定锁紧装置,切割装置和切割装置;切割工装的驱动方式为手动驱动,不使用电机或者气泵。所述的切割固定槽内部槽的形状和尺寸与待切割材料的形状和尺寸一致。所述的固定锁紧装置包括位于切割固定槽上方的固定板,连接杆,带手柄的按压杆。所述的切割装置和切割装置为相同的对称结构,包括链接两个相同的切割结构的按压杆,链接杆,位于连接杆端部的垂直切割刀头。所述的垂直刀头左端面为垂直向下的平面刀口。所述的切割固定槽形状根据待切割材料的形状改变而改变。所述的固定锁紧装置1可以根据待切割材料形状改变而调节位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靠手动来切割材料的切割工装,这种切割工装不需要依靠电机或者气泵来驱动切割装置,这样简化了结构,而且该切割工装的制作简单,操作方便,并且自带锁紧功能,对于只需要垂直切割的材料来说本装置展现了巨大的优势,适合向各大中小企业和发展中国家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固定锁紧装置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切割装置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切割刀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科丽特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未经宁波科丽特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63779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