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浇道系统和铸模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20637955.7 | 申请日: | 2017-06-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764224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24 |
发明(设计)人: | 安东·维克托罗维奇·索洛韦伊金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塞科国际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C9/08 | 分类号: | B22C9/08;B22C9/22;B22C9/10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李江晖 |
地址: | 英国*** | 国省代码: | 英国;GB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隔片 浇道系统 套管 浇道 金属铸造 铸模模具 铸模系统 第一端 本实用新型 保持元件 封闭腔室 连续侧壁 熔融金属 偏置 悬置 制备 开口 平坦 贯通 容纳 封闭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金属铸造的浇道系统,浇道系统包括浇道套管和大致平坦的隔片型芯,其中浇道套管包括封闭的第一端、开口的第二端和位于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的连续侧壁,隔片型芯安装在浇道套管的第二端上。隔片型芯具有贯通的孔隙,孔隙从隔片型芯的中心偏置。浇道套管和隔片型芯一起限定用于容纳熔融金属的封闭腔室,隔片型芯中的孔隙除外。隔片型芯设置有至少一个保持元件,用于将浇道系统保持和悬置在铸模模具上。浇道系统可以形成用于制备金属铸造用铸模模具的铸模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铸造铸模的金属铸造操作用中使用的浇道 (feeder)系统,和一种包括浇道系统的铸模系统。
背景技术
在典型的铸造工艺中,熔融金属被浇注到限定铸件的形状的预制铸模腔中。然而,当金属凝固时,金属收缩,导致缩孔,而缩孔又在最终铸件中导致不可接受的缺陷。这是铸造工业中众所周知的问题,并且通过使用浇道套管或冒口解决,浇道套管或冒口在铸模成型(预填套管)过程中或者插入后(插入套管)集成到铸模中。每个浇道套管提供与模腔连通的额外的(通常封闭的)体积或者腔室,从而熔融金属也进入到浇道套管中。在凝固过程中,浇道套管内的熔融金属流回到铸模腔中,补偿铸件的收缩。重要的是,浇道套管腔室中的金属比模腔中的金属保持熔融更长时间,从而浇道套管被制成高度隔热的或者更一般地放热的,进而一旦与熔融金属接触,产生额外的热量以延迟凝固。
浇道套管可以设置在模腔上方(通常称为‘顶部浇道’)或者浇道套管可以设置在模腔旁边(称为‘侧部浇道’)。在制备铸模过程中,顶部浇道可以放置在铸模模具的顶部水平表面上,使得顶部浇道与铸件表面直接接触。替换地,侧部浇道可以放置在将拉模系统连接到铸件腔室的内冒口的上方,或者放置在供给浇道基部和颈部区域上方,所有这些部件都水平地连接到铸模腔。由于它们不同的凝固性能和送进量要求,与铁铸件相比,钢铸件通常需要距离浇道更短的金属流动路径,导致需要围绕铸件分布的多个冒口。
在铸件凝固和铸模材料移除后,浇道套管腔室内的不需要的残余金属保持附接到铸件上,并且必须被移除。为了便于移除残余金属,浇道套管腔室可以朝向浇道套管腔室的基部逐渐变细(即,浇道套管的最接近模腔的端部),在设计中通常称为颈缩管。当对残余金属用力击打时,残余金属在靠近铸模的最薄弱点处分离(这个工序通常称为“敲掉”)。铸件上的小的占位面积也是理想的,以便允许浇道套管定位在入口可由相邻结构限制的铸造区域中。
虽然浇道套管可以直接实施到铸造铸模腔的表面上,但是浇道套管常常结合浇道元件(也称为隔片型芯)使用。隔片型芯简单地是耐火材料盘 (典型地树脂粘结砂芯或者陶瓷芯或者浇道套管材料的芯部),具有孔,常常位于中心,定位在铸模腔和浇道套管之间。贯通隔片型芯的孔的直径被设计成小于浇道套管的内部腔室的直径(不需要必须是逐渐变细的),从而在接近铸件表面的隔片型芯处发生敲掉。为了进一步辅助敲掉,隔片型芯的孔常常成型为在金属供给颈部中形成V形凹槽。
在一些实例中,在制备铸模的铸模箱中可能存在尺寸限制,从而没有充分的高度以放置顶部浇道。虽然内冒口或侧部浇道的使用避开了对顶部浇道的需求,内冒口增加了铸模腔和浇道套管之间的距离,并因而增加了所需要的金属体积。
发明内容
本发明考虑了这些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金属铸造的浇道系统,浇道系统包括:
浇道套管,浇道套管包括封闭的第一端、开口的第二端和位于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的连续侧壁;和
大致平坦的隔片型芯,隔片型芯安装在浇道套管的第二端上并且具有贯通的孔隙,孔隙从隔片型芯的中心偏置,除隔片型芯中的孔隙之外,浇道套管和隔片型芯一起限定用于容纳熔融金属的封闭腔室,
其中隔片型芯设置有至少一个保持元件以将浇道系统支撑在铸模模具中。
应当理解的是,适当时,关于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任何说明也适用于第二和/或第三方面,反之亦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塞科国际有限公司,未经福塞科国际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63795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