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生态浮床有效
申请号: | 201720639975.8 | 申请日: | 2017-06-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85839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09 |
发明(设计)人: | 彭亮;刘平平;韩博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暨南大学;南京中科水治理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32 | 分类号: | C02F3/32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71 | 代理人: | 孙海杰 |
地址: | 510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态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净化的生态浮床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生态浮床。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以高等植物为主体的生态浮床净化技术具有效率高、投资少、运转费用低、可实现原位修复和控制污染物等特点,并能适应各种水深,因此被广泛用于修复富营养化水体。但现有生态浮床装置使用效果并不好,非常容易被风浪推动,导致进行生态修复的效果不佳。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生态浮床,用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
具体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以下具体的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生态浮床,应用于水体环境中,该生态浮床包括:浮床本体、多个种植板;所述浮床本体上包括提供浮力的承载框;承载框中包括多个直通水面的方形孔;各所述种植板均匀设置在所述承载框上方;所述种植板的种植孔与所述承载框的方形孔上下对应;所述生态浮床还包括导线板;悬挂在水体中的悬挂绳以及配重;所述悬挂绳的一端连接所述导线板,并通过所述导线板连接所述承载框;所述悬挂绳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配重;所述悬挂绳通过所述导线板调节长度。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承载框包括上下两层纵横交错的空心圆柱体;其中,所述空心圆柱体的两端密闭;上下两层纵横交错的空心圆柱体固定连接。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空心圆柱体具体为两端差别小于指定值的竹子。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空心圆柱体具体为由塑料材质制成的密闭空心圆筒。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配重为重量超过指定值的石块或砖块。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承载框的四个边角分别连接有导线板,并通过导线板连接悬挂绳以及配重。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导线板的形状为“U”形,所述导线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承载框。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悬挂绳为人造纤维绳。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悬挂绳的数量为多股。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种植板的所述种植孔为上大下小的锥形结构,其中,所述锥形结构的高度大于所述承载框的厚度;所述种植孔的锥形结构的周壁设置有多个槽孔。
以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生态浮床,应用于水体环境中,该生态浮床包括:浮床本体、一个或多个种植板;所述浮床本体上包括提供浮力的承载框;承载框中包括多个直通水面的方形孔;各所述种植板均匀设置在所述承载框上方;所述种植板的种植孔与所述承载框的方形孔上下对应;所述生态浮床还包括导线板;悬挂在水体中的悬挂绳以及配重;所述悬挂绳的一端连接所述导线板,并通过所述导线板连接所述承载框;所述悬挂绳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配重;所述悬挂绳通过所述导线板调节长度。以此通过悬挂绳以及配重的设置,提高了生态浮床的稳定性,此外,还通过导线板的设置,使得悬挂线可调,进而使得可以方便的适应各种水深的水体环境。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一种生态浮床中浮床本体与种植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一种生态浮床中浮床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一种生态浮床中种植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一种生态浮床中的浮床本体,导线板,悬挂绳以及配重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一种生态浮床中的带网兜的种植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例说明:
1:浮床本体11:承载框 111:方形孔
2:种植板21:种植孔 22:槽孔23:网兜
3:导线板
4:悬挂绳
5:配重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更全面地描述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本公开可具有各种实施例,并且可在其中做出调整和改变。然而,应理解:不存在将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限于在此公开的特定实施例的意图,而是应将本公开理解为涵盖落入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的精神和范围内的所有调整、等同物和/或可选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暨南大学;南京中科水治理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暨南大学;南京中科水治理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63997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微型一体化乡村污水处理系统
- 下一篇:一种除磷脱氮的复合人工湿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