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锁轮报警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640888.4 | 申请日: | 2017-06-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7291939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01 |
发明(设计)人: | 王振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振 |
主分类号: | B60R25/09 | 分类号: | B60R25/09;B60R25/10 |
代理公司: | 武汉帅丞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42220 | 代理人: | 朱必武 |
地址: | 430070 湖北省武汉市***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报警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轮锁,具体涉及一种锁轮报警装置,属于车辆部件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各式各样的车辆巨增,乱停车辆等违章现象非常普遍,有些情况下需要将违章车辆锁住,防止车主未履行缴费等处罚私自将车开走,这时就需要用到车轮锁,但是常见的车轮锁的原理均是通过锁住车轮的两侧使车无法转动,进而达到锁住的目的。例如,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201420012622.1,申请时间:2014-01-09)公开了一种汽车轮胎防盗锁,由左夹臂、右夹臂、把手、支撑架、钥匙插孔、防尘盖、橡胶头、扎车针、动夹臂、摇柄插孔、震动感应报警装置、连接头、卡盘和胶圈组成,在使用时,左夹臂和右夹臂分别位于车轮的两侧。
采用此种类型的车轮锁存在的问题是:当车主在不知道车子被锁上的情况下把车开动了,轻则对车轮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重则使车侧翻,造成人员伤亡。所以为了进行有效管理急需一种具有提示作用且外观颜色醒目,易于被人发现的车轮锁,为执法部门处理乱停乱放违章、违法车辆提供极大方便。此外,该种车轮锁也可以用于私家车的防盗,特别是当用户将车辆停放在较不安全的场所时,用该种车轮锁锁住外侧的车胎,此时车锁暴露在外面,目标很明显,而且该种车轮锁还会闪灯和发出报警声,偷车贼不敢明目张胆的长时间在此停留开锁,进而起到防偷车的作用。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锁轮报警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背景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锁轮报警装置,具有提示和警示以及车辆防盗的作用,能够提醒车主车辆被锁,且该锁轮报警装置只锁住车轮的辐条,即便是车主未开锁而发动了汽车也不会造成很大的损失;整个装置体积较小,方便收放和携带。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锁轮报警装置,包括报警器,所述报警器的前面设置有用于固定信息通知的夹子以及起警示作用的灯;所述报警器固定连接支撑杆一,支撑杆一活动连接支撑杆二,支撑杆二连接连锁环,连锁环上设置有插接片,所述插接片插入车轮锁铐的插座中,所述车轮锁铐的插座上还设置有钥匙孔和震动传感器。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杆一上设置有一分支,所述分支上连接有吸盘,所述支撑杆一和分支均采用可结构伸缩,且分别通过锁定螺母把手一和锁定螺母把手二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杆二采用可结构伸缩,且通过锁定螺母把手三固定。
进一步的,支撑杆一铰接支撑杆二,且支撑杆一和/或支撑杆二可围绕该铰接点转动。
进一步的,所述车轮锁铐呈圆形、椭圆形、方形或多边形,且可打开,以方便锁住车轮轮辐,所述车轮锁铐与连锁环交叉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报警器内部设置有供电电源,所述报警器、插接片、插座、震动传感器电气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报警器背面设置有扬声器,侧面设置有充电口。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具有提示和警示的作用,很容易让人发现,防止车主未开锁而发动车辆;
2、具有车辆防盗的作用,在车辆出现震动或者被移动时,该锁轮报警装置会快速闪灯和发出报警声;
3、只锁住车轮一侧的辐条,即便是车主未开锁而发动了汽车也不会造成很大的损失,或者人员伤亡;
4、支撑杆均采用可收缩结构,使得整个锁轮报警装置体积小,方便收放和携带,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锁轮报警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一;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锁轮报警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中:1-报警器,11-夹子,12-灯,2-支撑杆一,21-分支,22-吸盘,23-锁定螺母把手一,24-锁定螺母把手二,3-支撑杆二,31-锁定螺母把手三,4-连锁环,5-插接片,6-车轮锁铐,61-插座,62-钥匙孔,63-震动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实用新型的内容,但本实用新型的内容不仅仅局限于下面的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振,未经王振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64088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