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多功能节水型塑料滴灌桶有效
申请号: | 201720641739.X | 申请日: | 2017-06-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6791267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26 |
发明(设计)人: | 陈皑晖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皑晖 |
主分类号: | A01G27/02 | 分类号: | A01G27/02 |
代理公司: | 北京盛凡智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616 | 代理人: | 戴翔 |
地址: | 400000 重庆市***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功能 节水 塑料 滴灌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园林灌溉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多功能节水型塑料滴灌桶。
背景技术
随着节约型经济的不断发展,节能型园林也在不断突破。目前城市园林建设中的行道树树圈较窄、树圈内泥土较高或树圈被彩色混凝土封闭造成植物管护和抗旱过程中不便浇水,花台及公园内种植的大树及古树名木由于长期土壤板结造成树木缺水。目前常见的灌溉方式主要包括洒水车冲淋、喷灌、漫灌等等,由于土壤板结、植物特别是新栽大树须根较少吸收水分速度慢等原因,集中快速式的灌溉方式导致水流失大、灌溉深度不够、高温季节表土水分蒸发过快进而出现植物缺水影响生长和根系在向水性作用下在地表面生长,破坏人行道结构、容易倒伏形成安全隐患等等。
目前对干径在20—30cm的行道树及花台绿化树浇水主要采用洒水车水管浇灌为主,主要缺点是渗水速度慢、浇水深度不够、树圈表面水流失大,造成水损失及路面泥土污染;水袋滴灌容易遭受锐器刺伤、夏季水温高对植物有危害且不美观。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现有难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节约灌溉用水、节约劳动力成本、节约施肥成本及提高肥料利用率、提高病虫害防治效果及增加景观功能的多功能节水型塑料滴灌桶。
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本实用新型多功能节水型塑料滴灌桶,包括桶身、桶盖、出液孔连接器及可调节式双头导水软管,所述桶身后面设有凹槽,所述桶身下部设有出液孔,出液孔上设有出液孔连接器,可调节式双头导水软管连接于出液孔连接器的出液端,所述桶身下部设有支撑脚。
进一步地,所述出液孔连接器为可拆卸式出液孔连接器,出液孔连接器包括内丝螺母和外丝中空带尖嘴螺杆,内丝螺母和外丝中空带尖嘴螺杆之间设有密封圈。出液孔连接器结构的设置,方便施工人员组装、拆卸、清洗与更换,操作方便,使用寿命更长。
进一步地,所述可调节式双头导水软管上设有可调控开关和插针,插针设于可调节式双头导水软管的出液端。可调控开关可有效控制液体流速,插针插入土中,方便引流灌溉。
进一步地,所述插针为中空插针,插针包括针头、限位块和插头。方便插针的组装、拆卸与更换。
进一步地,所述桶盖上设有叶形把手。当然也可以设置为树形、花形把手等等,增加本多功能节水型塑料滴灌桶的标志性和美观性。
进一步地,所述桶身为聚丙烯材料制成。
采用上述结构本实用新型多功能节水型塑料滴灌桶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成本低廉,操作简便,能够有效提高绿化树木的灌溉效率,减少了人工的使用,降低了施工成本,具体优点如下:
1、节约灌溉用水。根据乔木需水量计算,干径20-30cm的乔木,需水量株每天约为10-20L每。节水型塑料滴灌桶(容积40-60L),按3.8-4.2千克/小时的滴流速度,每桶水可滴时间为10-15小时,连续3次灌溉,可达土壤深度的60-80㎝,可以保证一株大树7-10天的生长需求,本产品采用3天移动一次即可为3-4株大树进行滴水灌溉。滴灌桶底部有出液孔,并设有可调节式双头导水软管,桶内的水可以缓慢的滴入树池内,不会产生外渗现象,水的利用率高达100%(人工手持皮管灌溉,表面径流约为40%),每桶水节约用水10-15千克(水费0.05元),同时避免了泥土冲入道路造成的环境污染。
2、可以节约劳动力成本。节约人工灌水时间,每次水管灌满一桶时间约为3-4分钟,而人工手持皮管灌溉一株大树约需20分钟左右。按目前8000千克洒水车计算,每车水可以灌溉200-300株行道树,耗时8-10小时,而先将水灌到桶内只需3-4小时,每车节约人工及车辆运输时间5-6小时(约150元工时费)按旱季60天计算,每6天灌溉一次,共计可节省人工作业时间50-60小时(人工费约1500元)。折合每桶节约人工费用5.3元,每株旱季节约使用60桶水,即可节约人工及水费成本300余元。
3、可以节约施肥成本及提高肥料利用率。目前大树施肥主要依靠打孔后埋入肥料,靠自然分解后产生肥效,这样肥效迟,利用率低,而使用本产品在灌溉的同时加入可用性肥料,直接浸入地下后更有利于大树须根吸收,可提高肥效20%以上。同时也有利于生根系树木向地下扎根,有利于消除倒伏隐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皑晖,未经陈皑晖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64173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