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防护性高的末端净水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20643198.4 | 申请日: | 2017-06-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731326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04 |
发明(设计)人: | 陈文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文华 |
主分类号: | C02F9/02 | 分类号: | C02F9/02;C02F101/30;C02F101/2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1835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护 末端 净水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净水器净化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防护性高的末端净水器。
背景技术
净水器也叫净水机、水过滤器,是按对水的使用要求对水质进行深度过滤、净化处理的水处理设备,其技术核心为滤芯装置中的过滤膜,目前主要技术来源于超滤膜和RO反渗透膜两种,净水器可有效滤除水中的铁锈、砂石和胶体以及吸附水中余氯、嗅味、异色和农药等化学药剂。可有效去除水中的细菌、杂质、毒素和重金属等,传统净水器是渐紧式净水器,它的内部管路设计滤芯前松后紧,由PP熔喷滤芯、颗粒碳、压缩碳和RO反渗透膜或超滤膜、后置活性炭,一般是此5级依次首尾相连组成。截留物沉积于滤芯内部,需要定期人工拆洗,以确保机器正常运作。另一类是更为先进的自洁式净水器,机内设计两条通道,增加了一条洗涤水通路,作为平常普通生活用水的洗涤水经过通路时对机内滤芯特别是膜滤芯的原水侧起到冲刷以达到自行清洁的作用,并利用开闭洗涤水龙头的瞬间即头尾两段本来就流掉的水将截留的污物及时并快速的排出,此结构设计得合理,省去人工拆洗的麻烦,免除机构本身的再次污染,同时,又降低了能耗费用。自洁式净水器采用分质流通新原理,杂质随时清理出去,内芯干净,避免二次污染,目前市场上所出售的家用净水器在净化水的时候任有不足,在没有对净化水器内的水进行很好的净化,那么对人饮用水还有一定危害。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护性高的末端净水器,解决了上述所提出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护性高的末端净水器,包括末端净水器,所述末端净水器的底部连接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的表面上连接有球阀,所述球阀上连接有把手,所述进水管贯穿于末端净水器连接有沉积式前过滤筒,所述进水管的末端连接有低压开关,所述沉积式前过滤筒的顶部连接有滤芯,所述沉积式前过滤筒的顶部连接有筒盖,所述沉积式前过滤筒的左侧表面上连接有进水电磁阀,所述沉积式前过滤筒的顶部分别连接有活性炭前过滤筒、第一PPF滤芯筒和第二PPF滤芯筒,所述活性炭前过滤筒的左侧连接有冲洗电磁阀,所述活性炭前过滤筒的右侧连接有第一PPF滤芯筒,所述第一PPF滤芯筒的右侧连接有第二PPF滤芯筒,所述第二PPF滤芯筒的右侧连接有TFC逆渗透膜筒,所述TFC逆渗透膜筒的右侧连接有原水密封圈,所述第二PPF滤芯筒与TFC逆渗透膜筒之间连接有连接管,所述沉积式前过滤筒的右侧分别连接有第一进气管和第二进气管,所述第一进气管与第二进气管的末端连接有增压筒,所述增压筒的内部连接有增压泵,所述TFC逆渗透膜筒的左壁上连接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的末端连接有压力筒,所述压力筒的左侧连接有活性炭后过滤器,所述活性炭后过滤器的顶部连接有鹅颈水龙头,筒盖的内边缘与沉积式前过滤筒之间连接有扭转紧固圆栓。
优选的,所述第一进气管与增压泵之间连接有第一增压管,所述第二进气管与增压泵之间连接有第二增压管。
优选的,所述TFC逆渗透膜筒的内部连接有渗透多膜层。
优选的,所述活性炭前过滤筒的内部连接有活性炭滤芯,所述第一PPF 滤芯筒的内部连接有第一PPF滤芯,所述第二PPF滤芯筒的内部连接有第二 PPF滤芯。
优选的,所述鹅颈水龙头的底部连接有出水口。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护性高的末端净水器。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PPF过滤筒和第二PPF过滤筒配合,达到了通过第一PPF将水中的农药甲烷等对人体有极大坏处的去除,其次在进入第二 PPF过滤筒将水里的有机物质去除从而做到了第一次过滤。
(2)本实用新型通过活性炭后过滤器和TFC逆渗透膜筒配合,达到了通过将TFC逆渗透膜筒将水中含有的对人体长期使用的重金属物质去除,其次在经过TFC逆渗透膜筒达到了将水中的异味去除,解决了水中异味的问题。
(3)本实用新型通过压力筒和出水管配合,达到了压力筒将水管内的水进行挤压冲击,从而达到了对水进入到净化筒内进行高效的净化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文华,未经陈文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64319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班台(K-06241)
- 下一篇:餐桌(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