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雾气发生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643730.2 | 申请日: | 2017-06-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783376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07 |
发明(设计)人: | 张冲;罗舒凯;王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黄金池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9B25/00 | 分类号: | G09B2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正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508 | 代理人: | 郑兴旺 |
地址: | 100085 北京市海淀区信***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内管 阀门组件 喷雾组件 水池 雾气发生装置 本实用新型 水幕机构 喷雾口 套管 水幕 外管 气管 技术方案要点 活塞 机构连接 密闭空腔 水流通道 套管连接 外管端部 直接观察 混合腔 套管轴 穿设 滑移 喷雾 气源 水雾 消散 堵住 科普 传播 制造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雾气发生装置,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水池,在水池中设有制造水幕的水幕机构,水幕机构连接有用于产生水雾的造雾机构,造雾机构位于水幕与水池形成的密闭空腔内,造雾机构连接有控制其喷雾或喷水的控制机构;造雾机构包括与控制机构连接的阀门组件、安装在阀门组件上的喷雾组件,阀门组件包括套管、位于套管中并沿套管轴向滑移将喷雾组件堵住或打开的活塞;喷雾组件包括与套管连接的外管、位于外管内的内管、一端穿设于内管且另一端用于连接气源的气管,内管与气管之间形成水流通道,外管端部设有喷雾口,内管与喷雾口之间形成造雾的混合腔。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科普时因缺少相应设备导致无法直接观察雾的传播与消散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科普演示设备,更具体的说,它涉及一种雾气发生装置。
背景技术
在水汽充足、微风及大气层稳定的情况下,气温接近零点,相对湿度达到100%时,空气中的水汽便会凝结成细微的水滴悬浮于空中构成气溶胶,使地面水平的能见度下降,这种天气现象称为雾。
现有的雾一般为自然条件形成,雾的消散过程不易观察,课堂上讲授雾的相关知识时因缺少相应演示设备而不能进行相应的演示实验。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雾气发生装置,可以控制雾的生成与扩散,便于观察雾的消散过程。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雾气发生装置,包括水池,在水池中设有制造水幕的水幕机构,水幕机构连接有用于产生水雾的造雾机构,造雾机构位于水幕与水池形成的密闭空腔内,造雾机构连接有控制其喷雾或喷水的控制机构;所述造雾机构包括与控制机构连接的阀门组件、安装在阀门组件上的喷雾组件,所述阀门组件包括套管、位于套管中并沿套管轴向滑移将喷雾组件堵住或打开的活塞;所述喷雾组件包括与套管连接的外管、位于外管内的内管、一端穿设于内管且另一端用于连接气源的气管,内管与气管之间形成水流通道,外管端部设有喷雾口,内管与喷雾口之间形成造雾的混合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外部自来水通入到水幕机构,水幕机构将水喷出形成水幕,水幕与水池围成封闭空腔。通过控制机构使得活塞在套管中滑移以打开喷雾组件,水进入到套管中并从水流通道流到喷雾口前的混合腔中,外部气流从气管高速吹向混合腔将水流吹散形成水雾,水雾在气流带动下从喷雾口喷出到水幕形成的空腔中。将水幕刺破形成一个开口,水雾从开口逸出,在传播扩散的过程中逐渐消散,方便观察雾的传播与消散过程。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水幕机构包括固定在水池底部且与外部水源连接的套筒、与套筒同轴设置并可拆卸连接的分流件,分流件呈回转体,分流件的表面为抛物面,套筒与分流件之间形成环形的缝隙。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分流件可以从套筒中取下,以便对水幕机构进行维护。水流进入到套筒中并在压力作用下从缝隙中喷出,由于分流件表面为抛物面,缝隙为环形,使得喷出的水幕横截面为抛物线形。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套筒的内部设有挡环,分流件与挡环螺纹连接,在挡环上设有透水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分流件可以固定在套筒的轴线上,并且安装拆卸方便,透水孔使得水流可以从套筒一端流动到缝隙处并被喷出。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透水孔有若干个且环形阵列分布。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水流通过透水孔时各部位的流量均匀,使得喷出的水幕更稳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套管上设有与套筒连通的进水孔、指向水池底面的出水孔一和出水孔二,进水孔位于出水孔一和出水孔二之间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活塞运动到套管的任意一端时,出水孔一或出水孔二中的一个会与进水孔连通,通过控制活塞运动可以控制喷水或喷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黄金池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黄金池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64373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地下工程地质灾害教学演示装置
- 下一篇:一种环境艺术设计用沙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