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智能机器人控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20645176.1 | 申请日: | 2017-06-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3732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30 |
发明(设计)人: | 易际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咪星人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5J9/18 | 分类号: | B25J9/18;B25J1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12 | 代理人: | 谈杰 |
地址: | 518052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机器人 控制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器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智能机器人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物质条件逐渐提高,人们对家庭智能化提出了各种需求,应运而生的是形形色色的智能机器人,以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但是先前存在的各种智能机器人本身并不会移动且功能单一,并不能完全满足人们对智能机器人的要求,中国实用新型CN205968983U中提到了一种智能机器人及其控制系统,该实用新型虽然具备无线控制和语音控制的功能,但该实用新型无法识别用户的声音,当多个声音同时发出命令时,会出现命令冲突的现象,不仅不利于用户使用,而且还会影响机器人的正常运行,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智能机器人控制系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机器人控制系统,具备识别用户声音,只执行用户命令的优点,解决了传统机器人无法识别用户的声音,导致命令冲突,影响机器人正常运行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智能机器人控制系统,包括处理器、语音控制系统、无线模块和遥控系统,所述处理器的输入端与语音控制系统的输出端单向电性连接,所述处理器与无线模块双向电性连接,所述无线模块与遥控系统双向电性连接,所述语音控制系统包括语音识别模块、音色识别模块和音色检测模块,所述语音识别模块的输出端与音色识别模块的输入端单向电性连接,所述音色识别模块的输出端与音色检测模块的输入端单向电性连接,所述音色检测模块的输出端与处理器的输入端单向电性连接,所述遥控系统包括触控屏和控制按键,所述无线模块与触控屏双向电性连接,所述控制按键的输出端与无线模块的输入端单向电性连接,所述处理器的输出端与驱动模块的输入端单向电性连接,所述处理器的输入端与信息采集系统的输出端单向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处理器的输出端与反馈模块的输入端单向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反馈模块的输出端与语音提示模块的输入端单向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语音提示模块的输出端与扬声器的输入端单向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语音识别模块包括第一声音传感器和第二声音传感器,所述第一声音传感器和第二声音传感器的输出端均与音色识别模块的输入端单向电性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了语音识别模块,机器人可以通过语音识别模块识别用户发出的语音命令,通过设置了音色检测模块,音色检测模块通过提前对用户的语音进行录音,然后进行对比,判断是否是同一人的音色,由于每个人的音色都不同,从而保证了检测的可靠性,通过设置了音色检测模块,音色检测模块通过显示一段话,用户读一遍即可判断身份,避免他人通过录音控制机器人,通过设置了遥控系统,使得用户可通过触控屏或控制按键进行控制,通过语音识别模块、音色识别模块和音色检测模块的配合,解决了传统机器人无法识别用户的声音,导致命令冲突,影响机器人正常运行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了反馈模块,反馈模块可以对用户的命令进行反馈,若音色检测不合格也会给出相应的反馈,通过设置了语音提示模块,使得机器人具备语音提示功能,通过设置了扬声器,扬声器可以配合语音提示模块进行语音提示,通过设置了第一声音传感器和第二声音传感器,保证了声音识别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系统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咪星人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咪星人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64517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铁路形变检测车
- 下一篇:列车车身表面处理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