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层叠导位贴合治具有效
申请号: | 201720645224.7 | 申请日: | 2017-06-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715664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30 |
发明(设计)人: | 王春生;贾志江;徐鑫;查神洪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安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2B37/10 | 分类号: | B32B37/10 |
代理公司: | 苏州国诚专利代理有限公司32293 | 代理人: | 陈文爽 |
地址: | 215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层叠 贴合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贴合治具,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麦拉片与半产品之间贴合的治具。
背景技术
目前,在电子产品中,需要使用功能性的复合膜。上述复合膜根据材质的不同通常具有导电、导热、遮光等功能。麦拉复合膜是上述复合膜的一种,该麦拉复合膜通常由多个麦拉片以及半成品贴合而成。现有技术中,针对上述麦拉复合膜,多个麦拉片贴合时,主要通过人工方式逐片贴合,如此存在贴合精度较大,且效率较低的问题。
有鉴于此,针对上述问题,有必要提出进一步的解决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层叠导位贴合治具,以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
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层叠导位贴合治具,其用于麦拉片与半产品之间的贴合,所述层叠导位贴合治具包括:上模以及能够与所述上模进行合模的下模;
所述下模具有下贴合面,所述下贴合面的下贴合区域上设置有若干限位槽,各限位槽之间通过凸起进行隔离,两个相邻的限位槽的宽度之和与麦拉片的宽度相对应,所述下贴合区域的两侧设置有限位柱,所述下贴合区域之外的下贴合面上还设置有导向柱;所述上模具有上贴合面,所述上贴合面的上贴合区域与所述下贴合区域相对,所述上贴合区域之外的上贴合面上还开设有导向孔,所述导向孔与所述导向柱相对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层叠导位贴合治具的改进,所述下贴合区域凹陷地设置于所述下贴合面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层叠导位贴合治具的改进,所述限位柱垂直地设置于所述下贴合区域的两侧,且所述限位柱的直径与半成品上的通孔尺寸相适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层叠导位贴合治具的改进,所述下贴合区域的一侧设置有两个限位柱,另一侧设置有一个限位柱。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层叠导位贴合治具的改进,所述导向柱垂直地设置于所述下贴合面上,且所述导向柱为两个,两个导向柱靠近所述下贴合区域的一侧边缘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层叠导位贴合治具的改进,所述导向柱的长度大于所述上模的厚度,所述导向孔为贯通所述上模设置的通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层叠导位贴合治具的改进,所述通孔从所述上模与所述上贴合面相背的一面延伸而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层叠导位贴合治具能够通过一次操作实现多片麦拉片与半成品的快速贴合,且其还具有较高的贴合精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上模的上贴合面的俯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下模的下贴合面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所示的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但应当说明的是,这些实施方式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作的功能、方法、或者结构上的等效变换或替代,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层叠导位贴合治具用于麦拉片与半产品之间的贴合,具体地,所述层叠导位贴合治具包括:上模10以及能够与所述上模10 进行合模的下模20。
其中,所述下模20具有下贴合面21,该贴合面21上设置有下贴合区域22。其中,所述下贴合区域22凹陷地设置于所述下贴合面21上。此外,所述下贴合面21的下贴合区域22上设置有若干限位槽23,上述限位槽23用于放置需要进行贴合的麦拉片。
具体地,各限位槽23之间通过凸起24进行隔离,两个相邻的限位槽23的宽度之和与麦拉片的宽度相对应。如此,当将多个需要进行贴合的麦拉片放置于所述下贴合区域22中时,任一麦拉片的一侧放置于对应的限位槽中,另一侧则搁置于相邻限位槽所具有的凸起上。从而,多个麦拉片以层叠的方式在所述下贴合区域22上进行排布。
为了在贴合时对半成品进行定位,所述下贴合区域22的两侧设置有限位柱 25。具体地,所述限位柱25垂直地设置于所述下贴合区域22的两侧,且所述限位柱25的直径与半成品上的通孔尺寸相适应。优选地,所述下贴合区域的一侧设置有两个限位柱,另一侧设置有一个限位柱。此外,根据半成品上通孔的位置,也可将所述限位柱以其他形式进行排布。
为了使得所述上模10和下模20能够进行精确合模,所述下贴合区域22之外的下贴合面21上还设置有导向柱26。具体地,所述导向柱26垂直地设置于所述下贴合面21上。优选地,为了增大导向的行程,所述导向柱26的长度大于所述上模10的厚度。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当所述导向柱26为两个,两个导向柱26靠近所述下贴合区域22的一侧边缘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安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安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64522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