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冷媒散热片以及空调有效
申请号: | 201720645923.1 | 申请日: | 2017-06-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4475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30 |
发明(设计)人: | 宫华耀;何成军;杜明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D1/047 | 分类号: | F28D1/047;F28F1/12;F28F21/08 |
代理公司: | 青岛联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7227 | 代理人: | 张媛媛 |
地址: | 2660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冷媒 散热片 以及 空调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冷媒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变频基板的冷媒散热片。
背景技术
随着散热技术日新月异的进步,冷媒散热技术也日趋成熟。冷媒散热,是相对于传统风冷散热而设计的新型散热方式,具有散热效率高,占用空间小等特点,且通过系统内冷媒循环来带走多余热量,也提高了冷媒系统的利用率。针对有冷媒散热功能的机器,所设计的冷媒散热板主要是以降低电器盒内大功率器件热量为目的,如IGBT,IPM等。
目前广泛采用的散热方式主要为使用铜管和冷热片内嵌在一起,冷媒和铜管进行换热,铜管再和散热片进行换热,该种方式下,因需要经过两次换热,如铜管与冷热片之间不能紧密贴合,则换热效率将大大降低。针对该种方式的散热,目前对散热片采用的加工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通过压嵌工艺将铜管压入至铝合金板上,该种方式的具体操作步骤为:先在铝合金板上开设椭圆槽,然后将通过压合至铝合板上。该种方案一方面因嵌压方式容易使得铜管和铝合金压合不均匀,导致散热能力不理想,应力集中;另一方面通过该种方式工件被破坏的较高,增加了成本。
(2)通过冲压工艺进行加工,该种加工方式需要开外廓模具,并对冲压机床有较高的精度需求,大大的提高了生产成本。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冷媒散热片、空调以及冷媒散热片的加工方式,该实用新型不仅能够实现良好的散热效果,且成本较低。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冷媒散热片,包括散热体,所述散热体上形成有散热通道,所述散热通道内过盈配合有可流通冷媒的散热管道,冷媒从所述散热管道内流通,以使所述散热管道与所述散热体换热。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所述散热管道具有冷媒进口和冷媒出口,所述散热管道上形成有折弯部,所述折弯部形成于所述散热体一侧,所述冷媒进口和所述冷媒出口形成于与所述折弯部相对的所述散热体另一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所述散热体为具有导热性的硬性材质;所述散热管道为可在外力作用下变形的软性材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所述散热体为铝合金材质,所述散热管道为金属铜材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所述散热通道为贯穿于散热体的两条平行通道。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所述散热管道为“U”型。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所述散热体为板状、片状或块状。
一种空调,包括发热体,所述发热体上贴合设置有上述所述冷媒散热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发热体为变频基板或风机模块。
一种冷媒散热片的加工方法,用于加工上述所述冷媒散热片,包括以下步骤:将所述散热管道插设于所述散热通道内;将胀管机的胀头伸入至散热管道内,并将散热管道胀大,直至散热管道胀至与散热通道过盈配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的冷媒散热片,通过散热管道与散热体的过盈配合,提高了散热片的散热效率,且结构简单易加工,节约了加工成本;
2、本实用新型冷媒散热片的加工方式,通过胀管的方式将散热管道与散热体形成过盈配合,该加工方式不需要额外开设外廓模具,且通过胀管方式进行加工,使散热管道与散热体之间的配合更均匀,实现了散热能力的均匀统一。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冷媒散热片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冷媒散热片的主视图;
图3为图2中A-A的剖视图;
图4为冷媒散热片的安装示意图。
以上各图中:1、散热体;2、散热管道;21、冷媒进口;22、冷媒出口;23、弯折部;3、发热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示例性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具体描述。然而应当理解,在没有进一步叙述的情况下,一个实施方式中的元件、结构和特征也可以有益地结合到其他实施方式中。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外”、“上”、“下”、“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未经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64592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池更换设备和集装箱
- 下一篇:汽车陷坑自救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