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双氧水低温氧化尾气芳烃分离回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648946.8 | 申请日: | 2017-06-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6762576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19 |
发明(设计)人: | 李万清;魏天荣;徐思红;佘林源;项翔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三宁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0/00 | 分类号: | B01D50/00;B01D17/025;C10G5/00;C07C7/00;C07C15/02 |
代理公司: | 宜昌市三峡专利事务所42103 | 代理人: | 成钢 |
地址: | 443200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氧水 低温 氧化 尾气 芳烃 分离 回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化工废气的气液分离及液相组分油水分离回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双氧水生产中经过膨胀制冷后低温氧化尾气中芳烃的分离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双氧水生产中氧化工序以空气作为氧化剂,因而反应之后会产生大量氧化尾气,其主要成分是氮气,含少量氧气和芳烃(C9或C10类芳烃)。如1套15万吨/年的装置,产量按18.75 t/h计,生产中空气消耗量为23000~25000 Nm3/h,从氧化塔直接出来的尾气中芳烃含量10~15 g/Nm3,如果此部分尾气未处理直接排放,将造成大气污染和芳烃的损失,使得环境遭受污染且生产成本大幅增加。
双氧水行业内一般采用水冷+膨胀制冷(或氨冷)+活性炭吸附等方式对氧化尾气中的芳烃进行回收,但芳烃总回收率约60~80%,仍有较多的芳烃无法回收。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膨胀制冷后的尾气虽然温度较低(2~5℃),但低温的尾气一般通过空罐自然沉降的方式进行气液分离,受分离体积和气体流速的影响使得气液混合物停留时间短,分离较为困难,最终大量的液滴被夹带到后工序而不能有效沉降分离,一般芳烃含量仍有2~3 g/Nm3,甚至更高。由于膨胀制冷过程中的芳烃未能得以有效回收,导致后续活性炭吸附装置的运行负荷较重,严重影响其使用寿命,最终会导致排入大气的尾气中有机组分偏高。因此采取合适的方式充分回收低温氧化尾气的芳烃,使放空尾气能够稳定达标排放,对保护环境和降低生产成本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的双氧水低温氧化尾气芳烃分离回收装置,可有效的回收膨胀制冷后氧化尾气中的芳烃,降低双氧水装置的芳烃消耗量。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双氧水低温氧化尾气芳烃分离回收装置包括气液分离器、油水分离器、水相收集槽、油相收集槽;
所述气液分离器中部安装有气液分离聚结滤芯、并将气液分离器分为上部空间与下部空间,丝网除沫器安装在气液分离器上部空间、并将气液分离器上部空间分为上部第一空间、上部第二空间,出气阀门与气液分离器的上部第一空间连接,进气阀门与气液分离器下部空间连接;
所述油水分离器内设上段填料、下段填料,上段填料与下段填料之间设有间隙;
气液分离器上部第二空间的物料管道通过第一视镜、第一阀门与油水分离器内的上段填料与下段填料之间设有间隙连接;
气液分离器下部空间的回收管道通过第二视镜、第二阀门与油水分离器内下段填料空间连接;
油相收集槽通过第三阀门与油水分离器上端连接;
水相收集槽通过第四阀门与油水分离器下端连接。
进一步讲,上段填料和下段填料的填料为聚丙烯。
进一步讲,所述第一阀门、第二阀门、第三阀门、第四阀门为电子阀门;
所述气液分离器上设有第一压力感应器,所述油水分离器上设有第二压力感应器;
第一压力感应器、第二压力感应器向控制器输送数据,控制器分别与第一阀门、第二阀门、第三阀门、第四阀门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双氧水低温氧化尾气油水分离回收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将尾气膨胀制冷工序出口芳烃含量由2~3 g/Nm3降至1.2 g/Nm3以下。
2、降低后工序活性炭吸附装置负荷,延长其使用寿命。
3、降低VOC排放浓度,改善装置周边环境。
4、回收的芳烃和水均可返回系统循环使用,降低装置的物料消耗。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优选结构示意图。
如图中,气液分离器3、丝网除沫器4、气液分离聚结滤芯5、第一视镜6、第一阀门7、第二视镜8、第二阀门9、油水分离器10、第三阀门11、第四阀门12、水相收集槽13、油相收集槽14、第一压力感应器15、第二压力感应器16、控制器17。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如图1所示,双氧水低温氧化尾气芳烃分离回收装置包括气液分离器3、油水分离器10和水相收集槽13、油相收集槽14通过管道连接,气液分离器3和油水分离器10均设置有液位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三宁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湖北三宁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64894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纺织用清洁生产的除尘装置
- 下一篇:一种基于声波团聚的除尘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