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捕鼠笼有效
申请号: | 201720650133.2 | 申请日: | 2017-06-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49357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02 |
发明(设计)人: | 王超;刘时友 | 申请(专利权)人: | 谭双凤;刘时友 |
主分类号: | A01M23/08 | 分类号: | A01M23/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02672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捕鼠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捕鼠用具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可连续捕鼠的捕鼠笼。
背景技术
鼠类是啮齿动物,属四害之一,是哺乳动物中数量最多的类群,陆地上凡是动物可能生存的环境,都会有他们的足迹,因而对人类的生活和生态环境影响十分普遍。老鼠是很多疾病媒介和宿主,鼠类传播疾病有直接和间接两种方式,直接传播指老鼠携带病源在盗食饲料时污染饲料,可造成某些消化道疾病一感染和流行;间接传播指鼠类作为寄生虫携带者携带多种微生物和寄生虫,在活动中将疾病散播开来。
由于老鼠对人们的生活造成的危害,带来了很多不便,在人们的家中,经常会看到衣物被老鼠咬坏、箱柜被老鼠打洞等情况,人们就会相处各种方法来捕捉老鼠,然而大多数人们制作的捕鼠装置一次性只能捕一只老鼠,由于老鼠具有记忆性和拒食性,在熟悉的环境中改变一部分,立即会引起它的警觉,不敢向前,会经过反复熟悉后方敢上前,如此受过袭击,它会很长时间来回避此地,所以其它老鼠不会在经过,造成再次捕鼠困难。
为了保障人民健康,减少鼠类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和粉碎敌人的生物战,必须认真做好灭鼠工作。传统的捕鼠器虽然结构简单、成本较低,只能捕捉一只老鼠,不能连续捕鼠。
发明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连续捕鼠多只的捕鼠笼,自动进行连续捕鼠,捕鼠效果好,操作方便。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捕鼠笼,包括笼门、笼体,所述笼体为矩形体,所述笼门置于笼体的后侧,所述笼体的前侧、左右两侧至少设有一个捕鼠门,在笼体的顶面上设有诱饵篓,所述捕鼠门为可扩张收缩的圆锥体,捕鼠门的锥体朝向笼体内部。此设计的捕鼠笼多个方位可以供老鼠钻进去,比起现有技术中一个捕鼠门来说能连续捕鼠,不会因为进去后自动关闭后面的老鼠就无法进去,诱饵篓的设计还可以持续投食,因为捕鼠门的设计不方便放置诱饵,所以在顶部开设可放置食物的诱饵篓;捕鼠门的设计是只可以从外面进去,不能从里面出来,因为是圆锥体,从锥尖端部位不能扩张,从外面进去的时候是从圆锥体的圆柱部位从宽到窄进去,就可以顶开圆锥体爬进笼体内,爬进去后捕鼠门自动收缩回位;反之,出来的时候不能扩张,还会被尖端刺到,人工操作方便,多门设计捕鼠效率高。
进一步限定,所述笼体的左右两侧设有各设有一个捕鼠门,在笼体的前侧设有三个捕鼠门,多个捕鼠门的设计可以进行连续捕鼠,无论从哪个门进去都不能再出来,需要放出来的时候就可以通过笼门。
进一步限定,在安装笼门两侧的笼体上设有拉杆,笼门的两侧套在在拉杆上上下滑动打开笼门,向上拉动式的笼门好操作,直接控制开放口的大小。
进一步限定,所述圆锥体的捕鼠门是由若干个片状体合围组成的,一般是塑料材料,可以在老鼠向内钻的时候捕鼠门向外扩张,老鼠穿过了又会自动收缩复原,让老鼠没办法出来。
附图说明
图1为捕鼠笼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的捕鼠笼,包括笼门1、笼体2,所述笼体2为矩形体,所述笼门1置于笼体2的后侧,所述笼体2的前侧、左右两侧至少设有一个捕鼠门3,在笼体2的顶面上设有诱饵篓4,所述捕鼠门3为可扩张收缩的圆锥体,捕鼠门3的锥体朝向笼体2内部。
所述笼体2的左右两侧设有各设有一个捕鼠门3,在笼体2的前侧设有三个捕鼠门3。
在安装笼门1两侧的笼体2上设有拉杆11,笼门1的两侧套在在拉杆11上上下滑动打开笼门1。
所述圆锥体的捕鼠门3是由若干个片状体合围组成的。
老鼠从捕鼠门3钻进去,捕鼠门3会在挤压下扩张放老鼠进去,而后会自动收缩回位,防止老鼠再跑出来,需要投放食物的时候就从上面的诱饵篓4放进去,当捕捉到老鼠后要手动放出来消灭就向上拉动笼门1。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捕鼠笼进行了详细介绍,具体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谭双凤;刘时友,未经谭双凤;刘时友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65013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