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混凝土保护层厚度限位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651799.X | 申请日: | 2017-06-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7032679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23 |
发明(设计)人: | 李云鹏;李冬;吴晓红;胡雪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三冶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C5/16 | 分类号: | E04C5/16 |
代理公司: | 鞍山嘉讯科技专利事务所21224 | 代理人: | 张群 |
地址: | 114039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混凝土 保护层 厚度 限位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厚度限位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混凝土保护层厚度限位装置。
背景技术
为了保证钢筋与其周围混凝土能共同工作,并使钢筋充分发挥计算所需强度;防止钢筋受到锈蚀,以保证构件在设计使用年限内钢筋不发生降低结构可靠度的锈蚀;满足有防火要求的钢筋混凝土梁、板及预应力构件,保证构件在火灾中按建筑物的耐火等级确定的耐火极限的这段时间里,构件不会失去支持能力。所以必须在浇筑混凝土时,放置厚度限位装置,来控制混凝土保护层厚度。
现有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限位装置一般采用混凝土垫块的形式,这种装置不利于施工,且浪费资源,不能高效的投入使用。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混凝土保护层厚度限位装置,结构简单、成本低、工序简单、操作方便,节约了施工成本,提高了施工效率。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混凝土保护层厚度限位装置,由挂钩钢筋与塑料螺母组成;所述挂钩钢筋主体为直杆,一端设有向上的弧形钩,另一端设有向下的弧形钩,直杆两端设有凸出的螺纹柱;所述塑料螺母为圆台型,内部设有与直杆螺纹柱适配的螺纹孔;塑料螺母通过螺纹固接于挂钩钢筋两端。所述半圆形卡扣由连接座与圆钢组成,圆钢为半圆弧形,连接座固接于圆钢两端,连接座上设有螺栓孔。
所述塑料螺母螺纹孔长度大于35MM。
所述塑料螺母采用高分子聚合材料制作,抗拉与抗夹强度大于4.OMPa。
所述塑料螺母总长等于混凝土保护层厚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相对于传统的混凝土垫块使用方便,塑料螺母通过螺纹直接固定在钢筋上,无须绑扎,提高了工作效率;
(2)塑料螺母通过螺纹直接固定在钢筋上,不容易发生位移,且支撑稳定不易脱落;
(3)塑料螺母规格统一,在使用中通过垫块的高度来控制保护层的厚度,克服了混凝土工程存在露筋、开裂和钢筋骨架歪斜、移位、保护层不均的缺陷通病,能有效的提高工程质量;
(4)塑料螺母采用高分子聚合材料制作,抗拉与抗夹强度大于4.OMPa,能承受施工人员行走以及一般的施工载荷而不断裂,同时与混凝土的相容性好,不影响结构;
(5)塑料螺母成本低,施工单位可以根据设计的需要直接向厂家订货,而不需专人制作砂浆和支架,节约了人力和材料;按照板、梁、柱综合计算,其每平方建筑面积的费用仅为几毛钱,扣除原来专人制作砂浆和支架的人工材料所增无几;
(6)塑料螺母具有标准化、定型化、通用性的特点,在生产过程中按国家标准操作,模具定型,尺寸、强度统一,而且可以通过调整不同的摆放角度来调整保护层厚度,降低了人为因素造成的厚薄不均现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施工应用方法示意图。
图中:1-挂钩钢筋 2-塑料螺母 3-山型构件 4-山型螺母 5-钢模板 6-箍筋 7-纵向钢筋 8-横向钢管 9-纵向钢管 10-弧形钩 11-螺纹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混凝土保护层厚度限位装置,由挂钩钢筋1与塑料螺母2组成;挂钩钢筋1主体为直杆,一端设有向上的弧形钩10,另一端设有向下的弧形钩10,直杆两端设有凸出的一节螺纹柱。
塑料螺母2为圆台型,内部设有与直杆螺纹柱适配的螺纹孔11,塑料螺母螺纹孔长度大于35MM。塑料螺母采用高分子聚合材料制作,抗拉与抗夹强度大于4.OMPa。塑料螺母总长等于混凝土保护层厚度。
塑料螺母2通过螺纹固接于挂钩钢筋1两端,塑料螺母2拧入深度小于33mm,大于 17mm。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施工应用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1)计算钢筋长度、确定钢筋规格;
(2)工厂预制;
(3)运输至施工现场;
(4)钢筋捆扎:将箍筋6、纵向钢筋7绑轧成一体;
(5)将挂钩钢筋1置于纵向钢筋之间,挂置妥当后,将塑料螺母2拧入,塑料螺母 2拧入深度为25mm;
(6)将钢模板5通过山型构件3、山型螺母4、横向钢管8、纵向钢管9支护;
(7)尺寸校核;
(8)混凝土浇筑;
(9)混凝土养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三冶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三冶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65179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建筑立柱钢筋连接结构
- 下一篇:钢筋机械连接新型接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