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有轨电车轨道状态调整支撑基座有效
申请号: | 201720652982.1 | 申请日: | 2017-06-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706266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02 |
发明(设计)人: | 范宝明;王旭森;钱琨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上海工程局集团华海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B21/02 | 分类号: | E01B21/02 |
代理公司: | 上海三方专利事务所31127 | 代理人: | 吴玮,胡薇 |
地址: | 201101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有轨电车 轨道 状态 调整 支撑 基座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轨道状态调整支撑装置,涉及有轨电车槽型钢轨轨道状态调整支撑体系的设计。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城市现代有轨电车槽型钢轨轨道施工中,由于有轨电车道床结构的特点,其槽型钢轨轨道状态调整支撑体系与传统城市轨道交通有所不同,轨道状态调整还常常采用地铁施工的方式。但大多数支撑体系还处于较为原始的阶段,已越来越难以满足有轨电车道床工况,特殊环境的施工作业。其结构简单,通常调整杆以隧道壁或高架桥的护栏板作为支撑基座,在遇到有轨电车大量的地面线路时,两侧无支撑端,无法使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设计一种新式结构的轨道状态调整支撑体系,以满足有轨电车轨道工程多种工况、复杂环境下的作业要求,以及便于施工。
为达到上述目的,一种有轨电车轨道状态调整支撑基座,其特征在于,由支撑基座与带有若干小孔的调整杆二部分组成,
所述支撑基座(1),由基板(1-1)、支座(1-2)、斜撑(1-3)以及限位块(1-4)组成,其中基板(1-1)作为竖向支撑,支座(1-2)作为底部横向支撑,斜撑(1-3)作为斜向支撑,三者依次首尾焊接,实现斜撑(1-3)、支座(1-2)与基板(1-1)形成一个稳固的三角形结构,在支座(1-2)顶部设有与调整杆配套大小的限位块(1-4),用于与调整杆(2)连接;
所述调整杆(2),由圆钢管(2-1)、螺母(2-2)、万向节(2-3)、丝杠(2-4)组成,圆钢管(2-1)的一端焊接有万向节(2-3),圆钢管(2-1)的另一端固定有丝杠(2-4),并通过螺母(2-2)焊接固定。
基板(1-1)、支座(1-2)由12#槽钢加工制作而成,斜撑(1-3)由Φ16mm圆钢加工制作,限位块(1-4)由钢棒加工制作。
所述基板(1-1)一端与支座一端(1-2)焊接,基板(1-1)及支座(1-2)采用12#槽钢,支座(1-2)顶部与限位块(1-4)焊接,基板(1-1)与支座(1-2)间通过斜撑(1-3)焊接成整体。
撑杆一端部配有万向节,一端配有丝杠,可以增加轨道状态调整的方位,接触面积固定,至轨道支撑更加稳固。
圆钢管(2-1)由Φ50mm钢管加工制作,在其中部开Φ16mm通孔,两端焊接Φ28mm螺母,配一套丝杆及一套万向节
支撑基座与安装面采用膨胀螺栓连接,可根据现场情况调节基座的安装间距,能满足小半径曲线工况下的施工需求。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主要有以下优势:
1、支撑基座与安装面采用膨胀螺栓连接,可根据现场情况调节基座的安装间距,能满足小半径曲线工况下的施工需求。
2、撑杆系统设计采用圆钢管与丝杆组合的形式,既便于有轨电车轨道施工,也能用于地铁轨道工程施工,可适应负载的工况。
3、撑杆两端丝杆端部配有万向节,可以增加轨道状态调整的方位,接触面积固定,至轨道支撑更加稳固。
[附图说明]
图1、轨道状态支撑体系组成结构图
图2、支撑基座组成结构图
图3、调整杆组成结构图
图4、轨道状态支撑体系使用示意图
图中标记说明
1支撑基座,2调整杆
1-1基板,1-2支座,1-3斜撑,1-4限位块
2-1圆钢管,2-2螺母,2-3万向节,2-4丝杠
3-3轨道支承架,3-4支撑体系,3-5轨排。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目的、原理及构造更清楚明了,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作进一步阐述。
实施例一:有轨电车轨道状态调整支撑体系结构组成。
支撑基座(1)、支撑杆(2),如图1所示。
支撑基座(1)由基板(1-1)、支座(1-2)、斜撑(1-3)限位块(1-4)组成。基板(1-1)一端与支座一端(1-2)焊接。基板(1-1)及支座(1-2)采用]12#槽钢。支座(1-2)顶部与限位块(1-4)焊接。基板(1-1)与支座(1-2)间通过斜撑(1-3)焊接成整体。如图2所示。
调整杆(2)由圆钢管(2-1)、螺母(2-2)、万向节(2-3)、丝杠(2-4)组成。螺母(2-2)通过焊接连接到圆钢管(2-1)上,丝杠(2-4)通过焊接连接到万向节(2-3)上。如图3所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上海工程局集团华海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铁上海工程局集团华海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65298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