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导光支架及仪表有效
申请号: | 201720653008.7 | 申请日: | 2017-06-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6765912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19 |
发明(设计)人: | 刘文庆;王钦;俞唐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陆汽车车身电子系统(芜湖)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Q3/10 | 分类号: | B60Q3/10;F21V8/00;F21V33/00;F21W101/02;F21W101/08;F21Y115/1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11247 | 代理人: | 纪佳,吴鹏 |
地址: | 241009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支架 仪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导光支架及仪表。
背景技术
目前,在汽车仪表上或者其他的相关领域里的导光结构设计中,大多数采用在圆孔或规则的导光孔设计,在导光孔的周围进行抛光使面更容易反光或者不做任何处理也有可能出现反光的情况;而在表牌的背面采用光补偿处理来弥补光源导致的不均匀性,从而使整体照明均匀。
采用以上方式,存在下列问题:
(1)孔的内部抛光或者不做任何处理,容易在表牌的正面聚光,导致在表牌上形成光斑;
(2)对表牌的背面采用光补偿处理,可以减弱或消除光斑,但处理工艺较为繁琐复杂,需要经过多次处理才能满足要求;
(3)工艺控制较为苛刻,且不良率较高。
因此需要更为简单的技术方案使整体照明更加均匀。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导光支架,对导光孔的侧壁进行皮纹处理,减弱了导光孔侧壁的反光,相应减弱了表牌上的光斑,使整体照明更加均匀。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导光支架,导光支架设置有导光孔,用于将光源发出的光引导到相应的位置,导光孔的侧壁采用皮纹处理。
进一步地,皮纹处理在导光支架注塑时形成。
进一步地,光源亮度越大,皮纹处理等级越大。
进一步地,导光孔的侧壁拔模角度大于或等于1°且小于或等于3°。
进一步地,导光孔为一个或多个。
进一步地,多个导光孔的皮纹处理等级相同或不同。
进一步地,皮纹处理等级大于或等于12,且小于或等于21。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仪表,包括壳体、表牌、上述导光支架以及PCB板,PCB板设置有LED,导光支架的导光孔将LED发出的光引导到表牌。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导光支架及仪表,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对导光孔的侧壁进行皮纹处理,减弱了导光孔侧壁的反光,相应减弱了表牌上的光斑,使整体照明更加均匀;表牌不需要特殊工艺处理等来进行补偿,提高生产效率和良品率,从而缩短项目开发时间,减少项目开发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仪表的局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仪表,包括壳体(未示出)、表牌2、导光支架3以及PCB板4,PCB板4设置有LED41,导光支架3设置有导光孔31,用于将LED41发出的光引导到表牌2。
本实施例中光源采用LED,当然也可以采用其他光源。
本实施例中,导光孔31的侧壁采用皮纹处理。
皮纹处理是塑料件在开模具后,对模具的表面进行蚀刻,形成特定粗糙度的表面,这样注塑形成的塑料件的相应表面也具有特定的粗糙度。
导光孔31的侧壁采用皮纹处理,使LED41发出的光在侧壁处发散,不直接形成反射,减弱了导光孔31侧壁的反光,从而相应减弱了表牌2上的光斑,使整体照明更加均匀。
皮纹处理在导光支架3注塑时形成,方法简单,无需增加其他步骤,因而不增加加工成本;另外表牌2不需要特殊工艺处理等来进行补偿,提高生产效率和良品率,从而缩短项目开发时间,减少项目开发成本。
皮纹处理的等级有很多标准,常见的有VDI 3400等。
对于导光孔31的侧壁的皮纹处理等级,采用VDI 3400皮纹处理等级标准时,一般大于或等于12,且小于或等于21。
LED41亮度越大,皮纹处理等级越大,以便有效地减弱表牌2上的光斑,使整体照明更加均匀。
导光孔31的拔模角度大于或等于1°且小于或等于3°。
拔模角度是模具在出模时,为了使注塑件更容易离开模具而不至于粘模常用的一种手段,使原来垂直的面形成与垂直面夹角为需要的角度,此角度即称为拔模角度。
导光孔31的侧壁采用皮纹处理,粗糙度变大,适当增大拔模角度,有利于脱模。
导光孔31可以为一个或多个,多个导光孔31的皮纹处理等级相同或不同,可以根据具体的光源情况、亮度要求设置为相同的皮纹处理等级或不同的皮纹处理等级。本实施例中多个导光孔31设置为相同的皮纹处理等级。
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披露如上,但本实用新型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所作的各种更动与修改,均应纳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陆汽车车身电子系统(芜湖)有限公司,未经大陆汽车车身电子系统(芜湖)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65300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型车辆灯光系统
- 下一篇:适应环境的汽车喇叭音量调节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