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室外电梯防护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655012.7 | 申请日: | 2017-06-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7078848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09 |
发明(设计)人: | 于庆涛;常燕超;王林己;杨亚新;杨少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北京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B5/00 | 分类号: | B66B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建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004 | 代理人: | 宋元松,朱丽岩 |
地址: | 100095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室外 电梯 防护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梯防护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室外电梯防护装置。
背景技术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室外电梯是用于垂直搬运物品的常用工具。室外电梯又称施工升降机,其由轿厢、驱动机构、标准节、附墙、底盘、围栏、电气系统等几部分组成,是建筑中经常使用的载人载货施工机械,由于其独特的箱体结构使其乘坐起来既舒适又安全,施工电梯在工地上通常是配合塔吊使用,一般载重量在0.3-3.6t,运行速度为1-96m/min不等。
室外电梯关系到施工的安全,其是建筑工地重点监控的对象。传统的室外电梯也有防护装置,但是传统的防护装置结构复杂,安全系数低,不符合建筑行业规范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室外电梯防护装置,从安全角度及使用便捷角度,设置室外电梯防护装置,其结构合理,符合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要求,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室外电梯使用的安全性及便捷性。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室外电梯防护装置,包括架体,剪刀撑,拉结组件;架体由竖杆及横杆组装而成,剪刀撑设置在架体的外侧;拉结组件连接在架体与结构立柱之间。
架体在进出楼层处的步距为1.8m;在各层楼体之间,架体与结构立柱之间设置两道拉结组件。架体在进出楼层处步距的设置使由施工需要设置的,以提高施工人员施工的便捷性;架体与结构立柱之间设置拉结组件,这样可以提高室外电梯防护装置的安全性。
进一步地,所述架体上下相邻步距不大于1.5m,架体上下相邻步距设置是从整体防护装置的安全性考虑的。
进一步地,所述剪刀撑设置在各层进出洞口的上方,这样设置可以提高整体防护装置的安全性。
进一步地,所述拉结组件为抱框拉结,单层楼体之间的相邻的拉结组件之间的间距为600-800mm。每层平台中部架体均与结构立柱进行抱框拉结,每层设置两道拉结。抱框时采用双扣件连接;每层平台两端架体采用钢管夹梁的方式与结构立柱连接。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室外电梯防护装置,从安全角度及使用便捷角度,设置室外电梯防护装置,其结构合理,符合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要求,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室外电梯使用的安全性及便捷性。
附图说明
通过结合以下附图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优点将变得更清楚和更容易理解,这些附图只是示意性的,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如下:
1.结构立柱;2.架体;3.室外电梯;4.悬挑边梁;5.框架边梁;6.拉结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室外电梯防护装置进行详细说明。
在此记载的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的特定的具体实施方式,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均是解释性和示例性的,不应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及本实用新型范围的限制。除在此记载的实施例外,本领域技术人员还能够基于本申请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所公开的内容采用显而易见的其它技术方案,这些技术方案包括采用对在此记载的实施例的做出任何显而易见的替换和修改的技术方案。
本说明书的附图为示意图,辅助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构思,示意性地表示各部分的形状及其相互关系。请注意,为了便于清楚地表现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各部件的结构,相同的参考标记用于表示相同的部分。
一种室外电梯防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其包括架体2,剪刀撑,拉结组件6;架体2由竖杆及横杆组装而成,剪刀撑设置在架体2的外侧;拉结组件6连接在架体2与结构立柱1之间。
本申请中,从安全及操作便捷性的角度考虑,架体2在进出楼层处的步距为1.8m;在各层楼体之间,架体2与结构立柱1之间设置两道拉结组件6。
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结构立柱1设置在框架边梁5之间,架体2上的横杆拉结在悬挑边梁4上,拉结组件6将架体2与结构立柱1连接。所述架体2上下相邻步距不大于1.5m。架体2上下相邻步距的多少是从整体防护装置的安全性考虑的;所述剪刀撑设置在各层进出洞口的上方,这个设置也是从安全角度考虑的。
所述拉结组件6为抱框拉结,单层楼体之间的相邻的拉结组件6之间的间距为600-800mm。每层平台中部架体2均与结构立柱1进行抱框拉结,每层设置两道拉结。抱框时采用双扣件连接;每层平台两端架体采用钢管夹梁的方式与结构立柱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北京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北京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65501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