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加热功能的汽车玻璃有效
申请号: | 201720658898.0 | 申请日: | 2017-06-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8914711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31 |
发明(设计)人: | 赵宏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固泰电子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32B15/02 | 分类号: | B32B15/02;B32B15/04;B32B7/10;B32B17/06;C23C28/02;C23C14/35;H05B3/86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东方专利事务所 23118 | 代理人: | 陈晓光 |
地址: | 四川省成都市经***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金属网格 汽车玻璃 导电层 电加热功能 连接端子 母线电极 粘结层 基板 银浆 本实用新型 后挡风玻璃 用电镀工艺 磁控溅射 母版图形 银浆材料 整体印刷 直接焊接 聚合物 传统的 加热线 内玻璃 外玻璃 夹层 溅镀 丝印 增厚 阻隔 美观 驾驶 观察 汽车 应用 | ||
一种电加热功能的汽车玻璃。丝印银浆汽车后挡风玻璃为较传统的工艺,银浆最细宽度约1mm左右,整体印刷银浆材料成本高,且加热线较粗不仅影响美观而且对驾驶者观察车后环境有一定的阻隔。一种电加热功能的汽车玻璃,其组成包括:粘结层(3)、金属网格(4)和连接端子(6),连接端子直接焊接在金属网格的母线电极上,母线电极、金属网格和连接端子构组成金属网格导电层,粘结层位于外玻璃基板(1)和金属网格导电层之间,金属网格导电层和内玻璃基板(2)之间设置有夹层聚合物(7),金属网格和母线电极组成母版图形,金属网格的导电层采用磁控溅射的方式溅镀一层薄铜,再用电镀工艺增厚至需要的厚度。本实用新型应用于汽车玻璃领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加热功能的汽车玻璃。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具有电加热功能的汽车玻璃大致有两种:丝印银浆汽车后挡风玻璃,电钨丝汽车前档风玻璃。
丝印银浆汽车后挡风玻璃为较传统的工艺,银浆最细宽度约1mm左右,整体印刷银浆材料成本高,且加热线较粗不仅影响美观而且对驾驶者观察车后环境有一定的阻隔。而电钨丝汽车前挡风玻璃钨丝为约35μm左右的柱形,材料本身生产成本高,且要将其按一定的顺序排布在玻璃上合片制作夹层玻璃,工艺也很复杂,因此目前仅在一些中高端汽车上得到应用。
制备一种成本低、工艺简单的具有加热功能的汽车玻璃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现有技术中,专利CN102173133 A公开了一种ITO膜与纳米银线结合的加热玻璃,先在玻璃上磁控溅射一层ITO在玻璃成型,然后再涂布一层纳米材料。这种方法制作在玻璃弯曲时ITO膜可能会断裂或者因高温膜阻值变化,且纳米银线雾度大,在汽车玻璃安全要求的前提下制作难度依然很大。专利CN204183964 U中公布了一种附着在透明薄膜基材上的金属网格,图形中有孔洞增加透过率和夹层玻璃整体的机械强度。该方法将金属网格制备在薄膜基材上再层压在玻璃之间,工艺相对较复杂,且容易造成层压时薄膜褶皱产品不良,另外网格连接母线处需承受10~15A的电流,该专利未阐释母线制作方式,若沿用传统银浆母线,成本依然很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加热功能的汽车玻璃,具有美观、高透过率、能够除霜除雾而且成本较低的电加热功能汽车玻璃,该汽车玻璃采用磁控溅射镀膜和电镀的方式直接将导电层制作在玻璃上,工艺更直接,省去透明薄膜做基材的步骤,而且能够与玻璃相配,不存在玻璃弯曲成型时导电层断裂的问题,电极也在导电层制作的过程中一体成型,且满足加热,省去银浆母线,节约了成本,并且也符合透光和美观的要求。
上述的目的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电加热功能的汽车玻璃,其组成包括:粘结层、金属网格和连接端子,所述的连接端子直接焊接在所述的金属网格的母线电极上,所述的母线电极、所述的金属网格和所述的连接端子构组成金属网格导电层,所述的粘结层位于外玻璃基板和所述的金属网格导电层之间,所述的金属网格导电层和内玻璃基板之间设置有夹层聚合物,所述的金属网格和母线电极组成母版图形,所述的金属网格的导电层采用磁控溅射的方式溅镀一层薄铜,再用电镀工艺增厚至需要的厚度。
所述的电加热功能的汽车玻璃,所述的粘结层为透明氧化物、氮化物或金属化合物薄膜,其厚度为20~200nm。
所述的电加热功能的汽车玻璃,所述的金属网格导电层材料为采用磁控溅射的方式在粘结层上溅射一层薄膜,其厚度为500~2000nm,然后采用电镀的方式增厚至10~30μm。
所述的电加热功能的汽车玻璃,所述的母版图形的金属网格为长方形、正方形、菱形、六边形、圆形或者它们的组合图形中的至少一种,网格的线宽为10~100μm,网格等效孔径为800~3000μm。网格等效方阻为0.5~5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固泰电子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成都固泰电子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65889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折叠式高强度铝蜂窝板
- 下一篇:新型硅质净化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