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便携式电接地极有效
申请号: | 201720660766.1 | 申请日: | 2017-06-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6774699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19 |
发明(设计)人: | 欧阳安纲;赵井东;苏军华;王桂亮;周家;万龙;谢云旭;张之亮;祝博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建集团核电工程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4/66 | 分类号: | H01R4/66 |
代理公司: | 潍坊博强专利代理有限公司37244 | 代理人: | 李伟 |
地址: | 250102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便携式 接地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施工接地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便携式电接地极。
背景技术
对于电力施工企业来讲,越来越多的技术创新带来的不仅是施工的方便、质量的改进、安全的保障,更可以为企业创造出更好的经济效益。随着工程的进展,月度施工用电检查中出现的问题越来越多,随之出现的施工用电安全隐患越来越大。如何降低施工用电的问题项数,减少施工用电的安全隐患,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中电接地极便是存在安全隐患较多的用电施工问题之一。
通过对施工现场进行调查发现,普通的施工用电接地极存在诸多的不足,主要有:
①接地极材料不合格:通过现场调查,接地不合格施工用电设备的接地材料中使用率较高的2种材料分别为普通∠50×50×5mm角钢和普通圆钢,这两种材料均不符合规范要求。
②接地极埋深不够:普通接地极由于其材质不合格,入土会很困难,所以经常会出现埋深程度不够的问题,我们对现场86台设备的接地极进行调查发现,有75%的接地极存在埋深不够的问题。
③接地压接螺栓易松动:普通接地极的压接螺栓经常存在一些瑕疵,导致在螺栓压接不紧,易松动。
④工艺差、外形不美观:普通接地极只要求其实用性,忽略了其工艺性,从而导致制作出来的成品外观很不美观,工艺性差。
基于以上缺点,为了降低施工用电的问题项数,减少施工用电的安全隐患,需要对普通的施工用电接地极进行创新,从而提升了现场安全文明施工水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体积轻便、便于操作的便携式电接地极。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便携式电接地极,包括中空管状的接地杆,所述接地杆顶端安装有操作手柄,所述接地杆的底端转动安装有插地锥,所述插地锥顶端固定连接有设于所述接地杆管腔中的插地杆,所述操作手柄上对应所述插地杆设有操作通孔,所述插地杆上端延伸至所述操作通孔内,且所述插地杆的顶端低于所述操作手柄的顶面设置,所述插地杆转动设于所述操作通孔内,所述插地杆的顶端设有十字形限位槽,位于所述接地杆的表面设有接线端子。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操作手柄底端环绕所述操作通孔设有插接环槽,所述接地杆上端可拆卸插接至所述插接环槽内。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接线端子包括固定连接在所述接地杆表面的导电柱,所述导电柱上固定套装有限位螺母,与所述限位螺栓相对设有可拆卸的锁紧螺母。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接地杆的表面位于接线端子的一侧还设有备用端子,所述备用端子与所述接线端子的结构相同。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便携式电接地极,包括中空管状的接地杆,所述接地杆顶端安装有操作手柄,所述接地杆的底端转动安装有插地锥,所述插地锥顶端固定连接有设于所述接地杆管腔中的插地杆,所述操作手柄上对应所述插地杆设有操作通孔,所述插地杆上端延伸至所述操作通孔内,且所述插地杆的顶端低于所述操作手柄的顶面设置,所述插地杆转动设于所述操作通孔内,所述插地杆的顶端设有十字形限位槽,位于所述接地杆的表面设有接线端子;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插地锥与插地杆的配合,可以利用手电钻等作为辅助动力设置,使接地杆快速省力地插入至土地中,作为接地极使用,将设备的地线直接连接固定在接线端子上即可,本结构简单、体积小,便于携带。
附图说明
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实用新型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接地杆;2-操作手柄;3-插地锥;4-插地杆;5-操作通孔;6-限位槽;7-插接环槽;8-接线端子;81-导电柱;82-限位螺母;83-锁紧螺母;9-备用端子。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只通过说明的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示范性实施例。毋庸置疑,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认识到,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对所描述的实施例进行修正。因此,附图和描述在本质上是说明性的,而不是用于限制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建集团核电工程公司,未经中国电建集团核电工程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66076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定量均匀补液的培育装置
- 下一篇:偏置投种式穴播鸭嘴及穴播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