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封闭式明胶盒有效
申请号: | 201720661255.1 | 申请日: | 2017-06-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6798157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26 |
发明(设计)人: | 张敬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敬红 |
主分类号: | B65D53/00 | 分类号: | B65D5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6000 安徽省阜***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封闭式 明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软胶囊设备机械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封闭式明胶盒。
背景技术
明胶盒是生产软胶囊丸子时储存胶液的一个盒子,现有的明胶盒为敞开式,通过气压把胶液从胶液桶打到入明胶盒中,明胶盒的胶液有一定的存放量,存放量不足时通过气压关开来反复控制胶液的供给,明胶液通过胶皮轮冷却后形成胶皮,形成胶皮后与压制模具配合使用生产出软胶囊丸子。生产不同产品需要的胶皮厚度,要通过两个对称的螺丝调节胶盒的盖板来控制胶皮的厚度。
现有敞开式的明胶盒有一定的胶液存放量,生产约半个小时后,盒体内的胶液表面会有部分凝固现象,存放量不足时新的胶液的进入盒体内与凝固的胶液混在一起会影响到胶液的均匀性影响到胶皮的质量。
对于特粘稠的胶液,如植物胶、淀粉胶等流动性差的胶液,敞开式的明胶盒会加重胶液表面的凝固现象,流动性差,胶液供给不足使压制设备转速受限,产量有限。
敞开式的明胶盒,在调节胶皮厚度的过程中主机需要继续运转,要通过反复几次的动态测量来实现生产所需,在调整过程中造成了胶皮的浪费。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胶皮厚度直接形成、组装拆卸方便、提高生产效率的封闭式明胶盒。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封闭式明胶盒,包括胶液通道盒体,胶液通道盒体一侧对称设置有与胶液通道盒体配合使用的密封盒体,胶液通道盒与密封盒体之间设置有用于控制胶皮厚度的可更换垫板,胶液通道盒体内设置有用于胶液流动的通道。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化:
所述可更换垫板为具有一定厚度的厚度垫板。
进一步优化:厚度垫板的厚度位于0.5-1.5mm之间。
进一步优化:所述通道包括均匀设置在胶液通道盒体内增强胶液流动性的进胶液通道,进胶液通道靠近中部的位置设置有用于胶液进入的进胶口。
进一步优化:所述胶液通道盒体上间隔一定的距离对称设置有多个螺孔,胶液通道盒体上靠近两端的位置对称设置用于定位的定位孔。
进一步优化:所述密封盒体和厚度垫板上相对于胶液通道盒体上螺孔、定位孔的位置也分别设置有螺孔、定位孔。
使用时,将胶液通道盒体、密封盒体与所需厚度的厚度垫板进行组装,胶液通过进胶口进入到进胶液通道内,胶液通过通道盒体直接流到胶皮冷却轮上,通过加大气压来直接实现胶液的供给,胶皮厚度通过厚度垫板就可直接实现,不需要人为去反复调节来控制胶皮的厚度,封闭式的明胶盒配有不同厚度规格的垫板根据生产不同的产品来选择垫板的厚度。
本实用新型采用封闭式明胶盒,胶液密封在明胶盒内,增强了胶液的流动性,胶液通过通道盒体直接流到胶皮冷却轮上,没有存储,没有凝固现象,过加大气压来直接实现胶液的供给,提升了压制设备的转速,提高了产量,胶皮的厚度可直接形成,缩短了调整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减少了胶皮的浪费。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封闭式明胶盒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胶液通道盒体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胶液通道盒体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密封盒体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厚度垫板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厚度垫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胶液通道盒体;2-密封盒体;3-厚度垫板;4-进胶口;5-进胶液通道;6-组装固定螺丝;7-组装固定限销。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如图1-图6所示,一种封闭式明胶盒,包括胶液通道盒体1,胶液通道盒体1一侧对称设置有与胶液通道盒体1配合使用的密封盒体2,胶液通道盒体1与密封盒体2之间设置有用于控制胶皮厚度的可更换垫板,胶液通道盒体1内设置有用于胶液流动的通道。
所述可更换垫板为具有一定厚度H的厚度垫板3,胶皮的厚度通过厚度垫板3可直接形成。
所述厚度垫板3的厚度H以0.05mm为一个单位,厚度垫板3的厚度H位于0.5-1.5mm之间。
所述通道包括均匀设置在胶液通道盒体1内增强胶液流动性的进胶液通道5,进胶液通道5靠近中部的位置设置有用于胶液进入的进胶口4。
所述胶液通道盒体1上间隔一定的距离对称设置有多个用于锁紧的螺孔,胶液通道盒体1上靠近两端的位置对称设置用于定位的定位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敬红,未经张敬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66125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