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颅骨修复用网状支撑可降解三维复合植入体有效
申请号: | 201720661954.6 | 申请日: | 2017-06-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788631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21 |
发明(设计)人: | 杨静馨;程光;赵林惠;白松岩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联合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F2/28 | 分类号: | A61F2/28 |
代理公司: | 北京驰纳智财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7 | 代理人: | 谢亮 |
地址: | 10010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可降解 植入体 网状支撑架 三维 复合 颅骨修复 网状支撑 本实用新型 修复材料 包裹材料 垂直排布 颅骨缺损 医疗费用 半径差 盾牌状 伸出 节约 痛苦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颅骨修复用网状支撑可降解三维复合植入体,该三维复合植入体的整体结构为盾牌状,内部为可降解的网状支撑架(1),网状支撑架外包裹可降解修复材料,网状支撑架在修复材料内部为均匀垂直排布。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颅骨修复用网状支撑可降解三维复合植入体,上下曲面的半径差范围为3~30mm,网状支撑架伸出至包裹材料外更有利于三维复合植入体固定在颅骨缺损处,实际操作简单,从而能节约手术的时间,减少患者痛苦和医疗费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颅骨修复用网状支撑可降解三维复合植入体。
背景技术
颅骨修复是针对脑外伤,或开颅手术等导致的颅骨缺损,部分病人是因手术减压或有病颅骨切除而残留骨缺损,从而对其进行修补的一种脑外科常见手术。颅骨缺损需要适当的重建,以提供生物力学稳定性,脑保护和最佳的美容效果,当缺损尺寸过大、情况复杂或者生长发育期小儿的颅骨缺损修复仍然是颅骨修复术的重大挑战。
传统的颅骨修复材料,如聚丙烯酸甲酯骨水泥、羟基磷灰石等都可以,特别是可吸收降解的骨修复材料,如专利号ZL01129699.2的技术方案所述。随着科技发展,现在理想的颅骨缺损修复植入体,既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和生物相容性,也具有有用的特定的物理化学性能和骨再生的地形特征从而诱导大量新骨的再生、引导缺损颅骨愈合,并且自身可以完全降解或被吸收,从而实现生理性骨愈合,从审美和心理方面满足患者的需要,但单一一种植入体很难满足上述性能要求。
随着可降解金属的发展,利用金属优异的机械性能,及可降解性,可以作为支撑结构用于目前的可降解材料形成三维复合植入体。公开号为CN105797208A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颅骨修复用可降解金属植入体,它包括植入网,骨钉孔设置在植入网的周围,植入网具有通透的网状结构且具有仿生弧度,植入网和骨钉孔通过表面改性处理获得可降解生物涂层,通透的网状结构便于植入体下部及周围组织的生长,金属植入体表面通过仿生溶液法、离子束辅助沉积法、化学或电化学沉积法、离子注入法、等离子喷涂法或激光熔覆法形成的可降解生物涂层具有优异的生物相容性、生物活性和生物可吸收性,结构致密,与金属植入体结合牢固,一方面能够控制可降解金属植入体的降解速率,另一方面使得金属植入体具有优异的生物活性和生物相容性,降解产物不影响新骨生成;该技术方案所述在金属结构、力学性能等方面还需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颅骨修复用网状支撑可降解三维复合植入体,整体结构类似盾牌,内部是可降解支撑网架,外部为包裹的可降解材料,支撑网架在包裹材料内部均匀垂直排布,盾牌状结构的三维复合植入体的上下曲面的半径差范围为3~30mm,支撑网架伸出至包裹材料外更有利于三维复合植入体固定在颅骨缺损处,实际操作简单,从而能节约手术的时间,减少患者痛苦和医疗费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颅骨修复用网状支撑可降解三维复合植入体,用于颅骨缺损的整形修复,它包括网状支撑架,网状支撑架裹覆有修复材料;所述颅骨修复用网状支撑可降解三维复合植入体为外部具有修复材料、内部具有网状支撑架的实体结构,实体结构整体呈盾牌状,实体结构内部网状支撑架为对称分布结构,实体结构外部修复材料为曲面结构。
优选的是,所述曲面结构包括上曲面和下曲面。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上曲面与所述下曲面的半径差范围为3~30mm。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上曲面和所述下曲面分别具有0°~180°的弧度。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上曲面的投影为圆形或椭圆形或方形。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下曲面的投影为圆形或椭圆形或方形。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上曲面与所述下曲面的距离是3~30毫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联合大学,未经北京联合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66195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纤维增强骨缺损修复复合体制备模具
- 下一篇:一种新型椎间融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