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无线测量终端有效
申请号: | 201720662284.X | 申请日: | 2017-06-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687681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12 |
发明(设计)人: | 李茂亮;姜鹏;马艳南;王怀江;孙长龄;魏赫;李方;赵骏同;李冬梅;陈阳;王素霞;郭静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沈阳供电公司;国家电网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14 | 分类号: | G01R31/14;G01R19/25;G01R1/36;G01R15/26;G08C17/02 |
代理公司: | 沈阳亚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21107 | 代理人: | 许宇来 |
地址: | 110003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无线 测量 终端 | ||
1.无线测量终端,包括测量终端外壳(15)和直流发生器备用接口(27),其特征在于测量终端外壳(15)上设置有天线(14)、电流测试线接口(17)、电源指示灯(18)、保护指示灯(19)、直流发生器接口(20),电流测试线接口(17)与电流测试引线(16)相连,电流测试引线(16)接试品;测量终端外壳(15)内设置有测量终端无线模块(21)、采样电阻(22)、电流测量电路(23)、保护继电器(24)、测量终端MCU(25)和测量终端电池(26),测量终端设备天线(14)连接测量终端无线模块(21),电流测试线接口(17)连接采样电阻(22),采样电阻(22)通过电流测量电路(23)与测量终端MCU(25)相连,保护继电器(24)的控制端与测量终端分别与MCU(25)的控制信号输出端、保护指示灯(19)相连,直流发生器接口(20)连接到高压直流发生器的输出端;测量终端无线模块(21)连接到测量终端的MCU(25)的数据接口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无线测量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终端外壳(15)为铸铝材质外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无线测量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流发生器接口(20)为M8的内螺纹接口,直流发生器备用接口(27)一端为M8的外螺纹柱,另一端为磁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无线测量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终端电池(26)采用3.7V充电电池。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无线测量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终端MCU(25)采用PIC18F25K80芯片U3,测量终端无线模块(21)采用REF24L01芯片,电流测量电路采用AD8603芯片,电源指示灯为绿光发光二极管DS1、保护指示灯为红光发光二极管DS2;
U3的1脚通过电阻R9分别与电阻R7一端、电容C20一端相连,阻R7另一端接SYS_VCC_3.3V电源端,电容C20另一端接第一地线;U3的2脚分别与电阻R30一端、电阻R31一端、电容C30一端相连,电阻R30另一端分别与XC6206芯片U1的3脚、电容C2一端、PS3120芯片的5脚、电容C16一端、电阻R4一端、电容C14一端、开关S1一端相连;电容C2另一端分别与第一地线、电容C16另一端、电容C14另一端、PS3120芯片的2脚、电容C15一端、测量终端电池负极相连;测量终端电池正极接开关S1另一端,电容C15另一端分别与SYS_VCC_5V电源端、PS3120芯片1脚相连;电阻R4另一端接PS3120芯片3脚;
电容C30另一端分别与第一地线、电阻R31另一端、U1的1脚、电容C1一端、电阻R5一端、电容C13一端、电阻R3一端相连,电阻R5另一端与发光二极管DS1阴极相连,发光二极管DS1阳极分别与U1的2脚、电容C1另一端、SYS_VCC_3.3V电源端、电阻R1一端、电容C13另一端相连;电阻R1另一端分别与电容C6一端、SYS_AVCC_3.3V电源端、电容C5一端相连,电容C5另一端分别与第二地线、电容C6另一端、电阻R3另一端相连;
U3的3脚与AD8603芯片的1脚相连,AD8603芯片的2脚接第二地线,AD8603芯片的5脚分别与电容C7一端、电容C23一端、电阻R6一端相连,电容C7另一端分别与电容C23另一端、第二地线相连,电阻R6另一端接SYS_AVCC_3.3V电源端;AD8603芯片的4脚分别与电容C9一端、电阻R12一端相连,电容C9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14一端、AD8603芯片的3脚相连,电阻R12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13一端、电容C10一端、第一电感一端相连,电阻R14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13另一端、电阻R15一端、电容C10另一端、第二电感一端相连,电阻R15另一端接REF2.0V电源端;第一电感另一端分别与BC301放电管G1一端、保护继电器K1常闭点、电阻R21一端、电阻R20一端、试品相连;第二电感另一端分别与BC301放电管G1另一端、保护继电器K1常开点相连,保护继电器K1拨动端分别与电阻R21另一端、电阻R20另一端、高压直流发生器正极相连;
保护继电器K1控制端一端分别与SYS_VCC_5V电源、750欧姆电阻一端、二极管D1阴极、光耦输出端集电极相连,750欧姆电阻另一端与二极管DS2阳极相连,二极管DS2阴极分别与二极管D1阳极、NPN三极管Q1集电极、保护继电器K1控制端另一端、NPN三极管Q2集电极相连,NPN三极管Q2基极分别与NPN三极管Q1发射极、10K欧姆电阻一端相连,10K欧姆电阻另一端分别与第一地线、NPN三极管Q2发射极、电阻R17一端相连,NPN三极管Q1基极通过电阻R16与光耦输出端发射极相连,光耦输入端发光二极管阴极与电阻R17另一端相连,光耦输入端发光二极管阳极与U3的12脚相连;
U3的6脚通过电容C24分别与第一地线、U3的8脚相连,U3的9脚分别与晶振Y1一端、电容C21一端相连,电容C21另一端分别与第一地线、电容C22一端相连,电容C22另一端分别与晶振Y1另一端、U3的10脚相连;
U3的17脚与REF24L01芯片的19脚相连,U3的18脚与REF24L01芯片的18脚相连,U3的19脚分别与第一地线、电容C25一端相连,电容C25另一端分别与U3的20脚、SYS_VCC_3.3V电源端相连;
REF24L01芯片的1脚分别与REF24L01芯片的2脚、SYS_VCC_3.3V电源端、电容C19一端、电容C18一端相连,电容C18另一端分别与电容C19另一端、第一地线相连;SYS_AVCC_3.3V电源端通过电阻R2分别与电容C3一端、LM117-2.0芯片1脚相连,电容C3另一端分别与第二地线、LM117-2.0芯片3脚、电容C4一端相连,电容C4另一端分别与LM117-2.0芯片2脚、REF2.0V电源端相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沈阳供电公司;国家电网公司,未经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沈阳供电公司;国家电网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662284.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